梓
【源】 ①周时有梓人之官,后以官为氏(7,11,60)。梓人,攻木之工。见《考工记》(444)。②春秋时郑大夫梓慎之后,以名为氏(9,17,60)。【布】 四川成都(91)、山东沂水(332)等地均有此姓。【人】 梓庆,春秋时鲁人(17,44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澄海、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 “鲁大夫梓慎之后。” (按: 《姓氏考略》称“郑梓慎之后。”)② 《姓氏考略》注云: “梓人之官。”后以官为氏。
【源】 ①周时有梓人之官,后以官为氏(7,11,60)。梓人,攻木之工。见《考工记》(444)。②春秋时郑大夫梓慎之后,以名为氏(9,17,60)。【布】 四川成都(91)、山东沂水(332)等地均有此姓。【人】 梓庆,春秋时鲁人(17,44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澄海、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 “鲁大夫梓慎之后。” (按: 《姓氏考略》称“郑梓慎之后。”)② 《姓氏考略》注云: “梓人之官。”后以官为氏。
读音:Yǒng’āi【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岳宋大寨(160)。
读音:kě dān代北姓,后改为单氏。(见《魏书·官氏志》)
读音:Wūqíxīlī【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白玉图(23,63,260)。【变】 一作〔乌齐熙理〕(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白玉图地方,乃清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Gēmài《姓氏词典》引《姓谱》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Yīngqí【源】 ①系自芈姓。春秋时楚穆王之子令尹子重,名婴齐,其后以名为氏(6,7,12,17,60)。②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公孙婴齐之后,以名为氏(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
读音:Pǔ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杏山(23,63,180,260)。【变】 后改为蒲氏(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杏山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后或改为单姓
读音:Nāyájídǎi【源】 元时蒙古人姓。那牙吉歹源自元时蒙古那牙勤(一作那牙斤,或那亦勤)部,其族人以部为氏(57,397)。【变】 亦作〔那牙勤〕(397)。
读音:Yóugé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23,63,180,260)。【变】一作〔猷格理〕(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叶赫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满族姓氏
读音:Rénkǒng【综】 彝族姓。属尼祖仁孔家支,居汉拉狄肯、云南宁蒗等地(375)。
读音:Chánglú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有载,其注“长卢”云: “《庄子》作 ‘长芦’; 《诸宫旧事》 作 ‘长庐’。以地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