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Pú

濮姓起源出自姬姓。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封于濮(今河南濮阳东濮城),其后以封地为姓。

濮姓早期居住在今豫北地区。

濮姓历史人物有明代官员濮真,远征高丽时被俘,拒绝诱降,自刎而死。

濮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零九位。


【源】①系自姬姓。濮,春秋时卫之鄄邑(故城在今山东鄄城北),为卫大夫之采邑,因氏(7,6,11,14,21)。②系自姜姓。姬,春秋时齐大夫采邑(故城在今河南濮阳东之濮城),因氏,见《姓苑》(10,62,69)。③系自熊姓。濮氏楚之族,即百濮(60,62,69)。春秋时活跃于湖北石首东南之夷人,书称百濮族,其后一支定居于河南濮河两岸,另一支迁入川,成为南北朝时巴中七姓之一(69)。④系自姚姓。舜之子散封于濮(故城在今河南濮河上流之濮阳、滑县、延津一带),亦为濮氏(8,60,69)。【望】鲁国、濮阳(12,60)、东鲁(17,418)。【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江苏多此姓。【人】濮坦,宋时归安人,隆兴登科,知龙溪县(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山东之昌乐,山西之太原、大同、运城、榆次,广西之荔浦,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卫大夫食采於濮,因而氏焉。其地在澶州濮阳。今新定有此姓。望出鲁国。” ②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舜帝子散封於濮者。” 此亦以邑为氏,当系出妫姓。③又据《路史》 注云: “濮氏,楚之族,即百濮,熊姓。”《姓氏词典》 称: “濮,旧说为周代国名,在今湖北石首县南。相传其国无君长,各以邑落自聚,故亦名 ‘百濮’。”

宋代有濮万年; 明代有濮有容,分水人,陆安知县; 清代有濮仲谦,江宁人。

猜你喜欢

  • 读音:Gǔn/Goen,Gwun【源】 见《中华姓府》(63)、《新编千家姓》(73,91)。或为衮氏所改(91)。苗族亦有此姓。【布】广西融水(393)、贵州黎平(358)等地均有此姓。

  • 读音:qú【源】周之支派又有鞠氏、鞫氏(19,21)。周文王之子唐叔虞之后,在戎狄者为狐氏,晋有狐鞫居(即续简伯),子孙以鞫为氏(60,62)。【人】鞫咏,宋时进士,任监察御史(24)。鞫以正,明嘉靖

  • 方壘

    读音:Fānglěi《姓氏词典》 有载。其注 “方纍” 云:“又作 ‘方垒’ 氏,以国名为姓氏。”详见“方纍”条。

  • 读音:Dòu窦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源于夏后氏,为少康之后。夏帝太康时,发生有穷氏政变,他怀孕的妻子从窦(洞穴名)逃出,在有仍这个地方生少康。少康继位,为了纪念祖上这个历史事件,少康就让

  • 费听

    读音:fèi tīng党项以部为姓,有费听氏。(见《元和姓纂》)

  • 读音:Quán【源】 ①古帝葛天氏之后有权氏、葛氏,见《路史》(8)。②系自子姓。商王武丁之裔孙封于权邑(故城在今湖北当阳东南)。楚武王灭权,子孙以国为氏。秦灭楚,迁大姓于陇西,而权氏始居天水(7,1

  • 薩密喇

    读音:Sàmìlǎ【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镶白旗中有萨密喇氏(256)。又,清满洲镶白旗中有萨弥喇氏(259),正蓝旗满洲护军苏穆巴喇之妻为萨密勒氏,镶白旗满洲亲军德福之妻为萨密尔氏,正黄旗满洲马甲阿那

  • 耿家已

    读音:Gěngjiāyǐ羌族姓氏。四川之理县有分布。本为房名,或以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羌族》。

  • 楼季

    读音:lóu jì晋穆侯之庶子楼季之后。(见《潜夫论》)柏翳后有楼季氏。(见《路史》)

  • 读音:wàn梁四公子䨲杰之后。(见《广韵》)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据《广韵》注云:“䨲, 姓。梁公子䨲杰之后。” (按: 《姓氏词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