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烏丸

烏丸

读音:Wūwán

【源】 ①乌丸出乌桓国,为东胡别种,在山西境北外,汉初匈奴灭其国,余众进乌桓山,因以号乌桓,后渐众,汉末为曹操所破,其遗民居那河(即嫩江)之北,自称乌丸(87)。当以国为氏(60,62)。②北魏时王神念之父冏,为护乌丸校尉,因号乌桓王氏,其后有乌丸氏(60,62)。③南北朝后周赐王德、王轨等为乌丸氏(27,60)。【变】 ①后改为桓氏(12,27,60,70),或改姓王(27,70)。②至金、元时改称兀颜氏,至清又改称乌雅氏(180)。【人】 乌丸远,北齐时和州长史(21,242),亦作乌桓远(11,242)。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或改为桓氏。《姓氏考略》亦收。并注:①“本作‘乌桓’,西域国名,后以为氏。《通鉴·胡注》:‘乌丸盖出于东胡乌桓之种,因以为氏。’”②其据《元和姓纂》注云:“后魏王神念父冏为护乌丸校尉,因号乌桓王氏。”据此,《中国姓氏大全》称:“……其后有姓乌丸者。”③其据《周书》注云:“后周王德、王轨皆赐姓乌丸氏。”则此当为王姓所改。

北周有乌丸·泥、乌丸·轨;北齐有乌丸·远。

猜你喜欢

  • 綽爾齊岱

    读音:Chuòěrqídài元代色目人姓氏。乃元之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译作“拙儿察歹”。

  • 宜特墨

    读音:Yítèmò【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五派,出叶赫、叶佛讷赫村、尼雅满湖、哈达、伊禄诚嘉浑村等地(23,63,180,260)。【变】 清满洲正蓝旗中有宜特默氏(259)、镶白旗满洲前锋护军常索住

  • 拔略

    读音:bá lüè【综】 北魏时代北姓。后改为苏氏,见《魏书·官氏志》(6,7,12,27,60)。一说,即拔略氏(70)。亦作〔拔畧〕(7)。【人】拔略昶,北魏时都督(6,21)。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

  • 江吉

    读音:Jiāngjí【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布尔哈图城(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布尔哈图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他。

  • 鍾依

    读音:Zhōngyī【综】 清蒙古人姓。钟依三多,清蒙古正白旗人,光绪中归化副都统(254)。

  • 公季

    读音:gōng jì【源】 以次第为氏,如公孟、公伯、公仲之类(60,62,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以次第为氏,如公孟、公伯、公仲之类。” 《汉书·地理志》:

  • 精克勒

    读音:Jīngkèlè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援引《黑龙江志稿》收载。或作精奇力、精奇勒、金克力等,皆“精奇里”之别译。后或取其首音谐以 “金”字而为单姓。参见“精奇里”条

  • 魏木

    读音:Wèimù【综】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神保住之妻为魏木氏(260)。

  • 读音:Pào/Paw, Pau【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南有此姓(68,261)。

  • 读音:qú【源】 见《姓苑》(12,15,60)。唐置衢州(故治在今浙江衢县),或以州名为氏(60,62)。【望】 江陵(17,60,418)。【人】 衢通,明时江西人,正德中福建建阳县县丞(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