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Rǎn冉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族名为姓氏,汉时西南夷有冉族,居于今四川茂县、汶川一带,其族人以族名为姓。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春秋时楚大夫叔山冉之后人以祖辈名为姓氏。三是以封地为姓氏
读音:zǐ yǐng【源】 春秋时卫灵公之子昭子郢,字子南,其后有子郢氏,见《世本》(4,6,7,17)。公子郢之后已有子南氏,复有子郢氏,此为后代以此别族也(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读音:Qiáng强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源于姬姓,是黄帝玄孙禺彊的后代。二是郑国大夫强之后。三是源于姜姓,齐国公侯公孙强之后。四是少数民族姓氏。如十六国时前秦苻坚后代姓强。强姓起源于今河
读音:Sūndū景颇族姓氏。汉意为“锤子”,此当以工具为氏,出自 “恩昆”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读音:chū【源】 ①见《姓苑》(15,21)。山西离石出氏,源出匈奴(242)。代北出氏或源自出连氏、出大汗氏,见《姓氏寻源》(60,62)。②福建惠安出氏,源出元木华黎之后裔。明初海西侯纳哈出(元
读音:Mùqú【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5)。《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guān lóng夏桀忠臣关龙逢之后。(见《通志·氏族略》)关龙逢,高阳氏之后。(见《路史》)
读音:Shèng盛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分封了许多同姓诸侯国,其中就有盛国,后为齐国所灭。盛国公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二是为改姓,汉元帝名刘奭
读音:Bāěr【源】 金时女真人姓。属白号姓,见《续通志·氏族略》(23,63)。至清时,满洲正蓝旗中仍有巴尔氏(259)。【变】 巴尔氏即把氏,封金源郡,居于把忽岭地区。《金史·完颜绛山传》中有侍从
读音:Wànggǔěrqìn【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中卫(23,63,260)。【变】 一作〔王古尔亲〕(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中卫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