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
【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唐时敦煌有此姓(232)。今台湾台南(64,68,261)、江西新干(400)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高要、江西之新干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姓氏词典》引 《后汉书》亦载,未详其源。
汉代有烧当。
【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唐时敦煌有此姓(232)。今台湾台南(64,68,261)、江西新干(400)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高要、江西之新干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姓氏词典》引 《后汉书》亦载,未详其源。
汉代有烧当。
读音:Kězhuóhún《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其注云: “北魏时代北姓。后改为朱氏。”(按:疑此即渴烛浑氏,盖烛、浊形近而讹。)
读音:Wén文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谥号为姓氏,周文王子孙中有以其谥号“文”为姓氏者。二是少数民族姓氏,土家族、壮族、布依族、回族均有文姓。文姓发源于陕西、河南、山西境内,如今文姓以广东、
读音:Hú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此系“以地为氏”。列子师壶邱子林,郑人。或作“壶丘”; 又作“狐丘”、“狐邱”。
读音:Jí’ěrmén【综】 清时奉国将军之妻为吉尔门氏(260)。又,清蒙古镶白旗中有吉尔们氏(259),〔吉尔们〕似即吉尔门之异译。
读音:Fúsī《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tài shǐ【源】 ①春秋时齐太史子馀之后。以官为氏(7,12,21,60)。②春秋时蔡仲之后有太史氏,见《路史》(60,62)。【望】 齐郡(17,62,418)。【布】 北京、辽宁沈阳等地
读音:Bālǔkè【综】 清正白旗蒙古马甲那穆僧之妻为巴鲁克氏(260)。
读音:yòu shī宋庄公生公子申,世为右师氏。(见《世本》)▲<汉>右师谭,中郎将。
读音:Zhòu【源】 系自姜姓。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昼(故城在今山东临淄西北),后以昼为氏(6,7,9,12,17)。【望】 齐郡(17,418)。【布】 四川成都、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91)。【人】
读音:Dīng丁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谥号为姓氏,源于姜姓。姜太公之子伋,谥号为丁公,子孙以其谥号为姓,称为丁姓。二是为丁侯的后裔。丁侯为殷商诸侯,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丁侯不从而被周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