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Dì【源】 本铜鞮氏,避事改为遆氏(12,60)、蹄氏(6,10,63)。【望】 冯翊(17,418)。【布】 山西平陆(298)、河南巩县(380)、台湾台北(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Jiā'nàkè元代克什米尔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元史·列传》 有特尔格者,即姓此氏。本克实米尔 (今多译作 “克什米尔”) 人,留居中国,为嘉纳克氏。
读音:Qiáo【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台湾台中有此姓(68,26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四川之合江,山西之大同、长治、临汾及雁北地区有分布。《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
读音:Wù【源】 ①唐尧之师务成子之后(12,60)。②古有务国,见《郡国志》。子孙以国为氏(17)。③夏时圣人务光之后(60,62)。【望】 河南(17,418)。【布】 北京、四川成都、湖北武汉(
读音:Xí【源】 秦汉时湘,川一带賨人(今土家族之先民)七姓有袭氏,见《风俗通》(1,62)。【望】 蜀郡(17,418)。【布】 山西绛县(324)、河北乐亭(334)、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
读音:Láo【源】 ①其先居东海劳山(故地在今山东即墨东南60里之海滨),因以为氏,见《姓谱》(11,12,60)。②古有劳民劝相之官,以职为氏(60,62)。③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23)。【望】
读音:Zházhīládǎi【源】 札答阑,蒙古部之一支。札答阑之复数是札答剌惕,音变为札只剌惕。札答阑部之祖先为孛端察儿之子札只剌歹。当以部名或祖先名字为氏(79)。【人】 习剌,札只剌歹氏,元时任
读音:Lǎzhà阿昌族姓氏。今云南之潞西有分布,《中国人的姓名·阿昌族》收载,原意为 “连接”。汉姓为, 且与梁、郎、曩同姓。又, 对於汉人姓融为阿昌族人者,
读音:tǔ fú lú代北姓,后改为卢氏。(见《魏书·官氏志》)
读音:Kǎi【源】见《姓苑》(7,15,17)、《广韵》(11,239)。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词典》引《姓苑》亦收,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