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yù yuán zhī郁原甄氏改为甄氏。(见《魏书·官氏志》)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改为甄氏。今中华书局标点本 《魏书·官氏志》 作 “郁都甄” (按: 《姓
读音:Zhèngguó【源】 西周铜器铭文所见之氏。奠即鄭,系周穆王时之都。虢氏一支,其先官于王朝而留居于奠,故称奠虢氏(94)。
读音:qǔ lǜ又音qiulu。徐偃王子食邑取虑,因氏焉。(见《通志·氏族略》)今临淮有此姓。(见《元和姓纂》)
读音:gǔ lún jīng gǔ sī回纥九姓,九曰骨厪骨思。(见《路史》)
读音:Suícháo【源】 墨子弟子随巢氏之后因氏(7,11,17)。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源。战国时有随巢子,墨翟弟子,著 《随巢子》六篇。《汉书·艺文志》有载。
读音:Niè【综】 明时掜大伦奉诏往谕佛麻国,见《奇姓通》(86)。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奇姓通》 收载;《姓氏考略》亦收,其注“捏古”据《姓氏寻源》 云:“掜,鱼列切,音 ‘孽’,
读音:qiáng liáng【源】①春秋时卫大夫将军文子之孙名强梁,因氏(6,17,62)。②系自姬姓。春秋时郑伯支庶有强梁氏(8,17)。③秦大夫强梁皋之后(17,62)。 【变】一作彊梁。《姓氏词
读音:Yǎnshī【源】 ①系自妫姓。春秋时陈悼公太子偃师为公子招所杀,裔孙以王父字为氏(6,7,12,15,60)。②周穆王时巧人偃师之后(60,62)。③偃师为殷西亳姓地,春秋时为周尸氏邑,汉置偃
读音:zhū liáng楚庄王之后,食邑诸梁,因以为氏。(见《通志·氏族略》)
读音:Shūlū【源】 ①清蒙古八旗姓。世居科尔沁(23,63,260)。按,辽有述律氏,其先从萧后入突厥,及后还而其族留,至辽为述律氏(57)。清称之为舒噜氏。故清蒙古八旗舒噜氏系源自述律氏。②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