瑚雅拉
【源】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乌拉、乌苏哩、沈阳等地(23,63,180,260)。 【变】一作〔胡雅拉〕(180)。
清代满族姓氏。散处乌拉、乌苏哩、沈阳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满族姓氏录》作“胡雅拉”。
【源】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乌拉、乌苏哩、沈阳等地(23,63,180,260)。 【变】一作〔胡雅拉〕(180)。
清代满族姓氏。散处乌拉、乌苏哩、沈阳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满族姓氏录》作“胡雅拉”。
读音:Tóngé《姓氏词典》 引 《唐书》收载,其注称: “唐有同俄特勒。”未详其源。
读音:Yuèqiáng【源】 或分自越勤氏(参见越勤氏),或为越勤氏之讹(70)。【变】后改为越氏(7,27,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魏书·官氏志》 注云: “代北人
读音:xìng【源】 见《姓苑》(7,9,12)及《元和姓纂》(11,15,21)。春秋时齐大夫采邑,因氏,见《姓考》(17)。王子朝攻瑕及杏,瑕、杏均为周邑,见《左传》(17)。【望】 渤海(17,
读音:liù【源】 系自己姓。古有飂国(故城在今河南固始东南蓼城岗),国君飂叔安之后,以国为氏(7,11,17,60)。【变】 一作飀(17)。【望】 巨鹿(17,418)。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收
读音:Xùn【源】 《周礼》有训方氏,为夏官之属,主教导四方之民,子孙以官为氏(7,12,15)。【望】 京兆(17,418)。【布】 浙江余姚有此姓(389)。【人】 训濬,明时柏乡人,曾任袁州府(
读音:jiè zhēn【源】 介斟氏与夏同姓,见杜预《左氏经传集解》注(60,62,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杜预《左传·注》云: “介斟氏,夏同姓。”则此当系出妫姓。
读音:Yìdàn【源】见《中华姓府》(63)。或即哒氏。
读音:Dī【源】①系自姒姓。夏禹之裔,东楼公之后有题氏(17,60,62)。②或以地为氏,《汉书·功臣表》有题侯张富昌(60,62)。【布】山西绛县(324)、河北、北京等地均有此姓。《姓氏词典》 收
读音:Guānyīli【综】 清镶黄旗蒙古前锋双贵之妻为关伊哩氏(260)。
读音:Hòuqǔ【源】 彝族姓(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