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
【源】见《正字通》(86)、《万姓统谱》(15)。 【变】今亦俗作〔瓮〕。 【布】河北隆化(344)、山西汾阳(278)、河南镇平(62)、息县(302)、台湾台北、台中(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甕蕙,明时安肃人,嘉靖丙辰进士,历兵部郎中、怀庆府知县(15)。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围场、卢龙,山西之太原、大同、忻州,云南之河口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词典》引《太平图话姓氏综》亦收载,其注云:“以盛器为姓氏。”
【源】见《正字通》(86)、《万姓统谱》(15)。 【变】今亦俗作〔瓮〕。 【布】河北隆化(344)、山西汾阳(278)、河南镇平(62)、息县(302)、台湾台北、台中(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甕蕙,明时安肃人,嘉靖丙辰进士,历兵部郎中、怀庆府知县(15)。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围场、卢龙,山西之太原、大同、忻州,云南之河口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词典》引《太平图话姓氏综》亦收载,其注云:“以盛器为姓氏。”
读音:Chuí【源】 禹分舜之少子于西戎,至秦厉公时有裔孙无,无之子研之后有研氏、无氏、浈氏、东氏、迷氏、锤氏、罕羌氏、那氏、襄苌氏(19,21)。【布】江西横峰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
读音:Shí【源】 见《姓苑》、《千家姓》(7,9,62)。【望】 京兆(17,418)。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陕西之韩城、浙江之椒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姓氏词典》 引
读音:Dòngè【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栋鄂(23,63,180,260),以地为氏(23)。②嘉庆间广东巡抚栋鄂铁保,满洲正黄旗人,其先姓觉罗,称赵宋之裔,后改为栋鄂氏(72)。【变】 ①后改为
读音:Téng【源】 ①原姓滕,因避难改姓腾(6,7,11,17,21)。②阿昌(142)、满、蒙古(344)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开封(17,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
读音:Dàibèi【源】 湘西苗族姓(402)。
读音:Kězúhún《姓氏词典》 据 《古今姓氏书辨证》收载,其注云: “北魏时代北姓。后改为朱氏。郡望: 河南。”
读音:Shīlǐ《姓氏词典》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称: “唐有失里·忙伽罗;元有失里·门。”未详其源。
读音:qú【源】周之支派又有鞠氏、鞫氏(19,21)。周文王之子唐叔虞之后,在戎狄者为狐氏,晋有狐鞫居(即续简伯),子孙以鞫为氏(60,62)。【人】鞫咏,宋时进士,任监察御史(24)。鞫以正,明嘉靖
读音:Tán/Tarn【源】 源出不详。江苏武进有此姓(314)。疑系谭姓之讹。
读音:xīn【源】 侁 ,商世侯国,见《字汇补》。当以国为氏,与莘不同,见《路史》(80)。亦见《吕览》(63,80)。历史上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 其注云: “与 ‘莘’ 通。《吕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