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òng

【源】 ①古有用国,见《毛诗》,高唐(故城在今山东禹城县西南,乃用国之地,故有用姓,见《风俗通》(1,6,12,15,17)。②《姓氏考略》按:《毛诗》无用国,《鄘风》有美孟庸矣,据《正义》解:庸为当时列国姓。盖用与庸通,故有用姓(60,62)。【望】 高唐(17,60,418)。【布】 安徽淮南(362)、江西萍乡(371)、南康(406)、台湾台北(64)、等地均有此姓。【人】 用虬,汉时高唐令(1,15)。用夏,明时陕州人,贡士,嘉靖年间山西辽州吏目(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长治、大同、运城、云南之马关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 注云: “古有用国,今高唐乃用地,故有用姓。《姓考》: ‘古有用国。见 《毛诗》,后以国为氏。’ 《毛诗》 无用国,《鄘风》: ‘美孟庸矣’。(正义): 庸,当时列国姓。盖 ‘用’ 与 ‘庸’通,故有用姓。《汉书》 有高唐令用蚪。望出高唐。”(按: 高唐令用蚪,《郑通志·氏族略》 引作“高唐令用虬”。)

《名士录》 有用羽,高士; 唐代有用明; 明代有用夏,辽州吏目; 清代有用世榜,任典吏。

猜你喜欢

  • 子革

    读音:zǐ gé【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然,然生丹,丹字子革,奔楚为右尹,后为子革氏(4,7)。②鲁公族之后,见《路史》(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①

  • 读音:Xiè/Shieh, Sye【综】 台湾土著姓。清道光六年,淡水厅下南庄(今苗栗南庄乡)土著赛夏族加拉国翁氏,意译为蟹,遂改为蟹氏(65,385)。

  • 巴坡

    读音:Bāpō独龙族姓氏。今云南之贡山有分布。本氏族名,以族为姓。原意为 “一间草屋”。后或改单姓“巴”,盖取“巴坡”之首音谐“巴”而得。

  • 阿自

    读音:A-zì【源】 彝族姓(375)。

  • 读音:Tài/Tay【综】 源出不详。台湾云林、台北、台东等地均有此姓(68,261)。

  • 顧什

    读音:Gùshí【综】 清镶白旗蒙古马甲鄂尔和之妻为顾什氏(260)。

  • 读音:Jìng【源】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布】 台湾桃园有此姓(63,261)。【人】 径创波,1943年国民党陆军33师指导员(62)。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山东之沾化、

  • 魏彊

    读音:Wèiqiáng【源】 系自姬姓。魏武子(即魏犨)支孙庄子快之子犨,以魏彊为氏(6,7,12,17,60)。【变】 一作〔魏强〕(6,7,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

  • 读音:yuè亦作说,傅说之后,以名为氏。(见《万姓统谱》)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围场,山西之太原、大同、长治,陕西之韩城,四川之长寿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注云:

  • 石伯

    读音:shí bó【源】 春秋时卫公族之后有石伯氏,见《路史》(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路史》注云: “卫后有石伯氏。”卫,当指春秋时之卫国,康叔始封於此,为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