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Mí

糜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春秋战国时,楚国有大夫受封于南郡糜亭,其后代子孙以封地名为姓,称糜氏。二是以祖上名字为姓氏。春秋时期楚国有工尹(官名),名糜,他的后人以祖名为氏,为糜氏。三是以谷物名称为姓氏。糜,是早期的一种粮食,种植并依靠糜谷生存的族群就以糜为姓氏。

糜姓发源于湖北。糜姓最早始于夏代,糜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东海(汉置东海郡,今山东、江苏一带。)

糜姓历史人物有糜竺,徐州富商,东汉末期人。糜竺世代经商,因此家资富裕,资产以亿计,后任徐州牧陶谦别驾从事,陶谦去世之后,糜竺奉陶谦的遗命,迎接刘备继任徐州牧。糜芳,糜竺的弟弟,拒绝曹操招封,追随刘备入川,为刘备所重用,曾任南郡太守,与关羽共守荆州。糜竺的妹妹嫁与刘备,在《三国演义》故事中,糜夫人在长坂坡将阿斗托付给赵云后,投井自尽。糜信,三国吴国人,经学家。官乐平太守,著有《春秋榖梁传注》十二卷、《春秋说要》十卷、《春秋汉议》等。

糜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一十五位。


【源】 黍类有糜,当取此为姓,如麦、禾、谷、稷氏之类,见《姓氏寻源》(60,62)。亦见《姓苑》(15,21)。【变】 一作〔��〕(16)。【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江西、湖南等地多此姓,2省糜姓约占全国汉族糜姓人口95%。【人】 糜信,三国时平乐太守(15)。


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宜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 《姓氏寻源》 云: “秬黍之类有糜。即糜芑也。当取此为氏。如麦氏,禾氏、穀(谷) 氏、稷氏之类。”糜,亦称糜子(méizi),稷一类谷物, 即穄子(似黄米而不粘), 即以谷类名为姓。

一音mí,亦为现行姓氏。

三国时魏有糜信,乐平太守; 明代有糜子实。

猜你喜欢

  • 读音:xiǎo见《姓苑》。晓枝,醴陵人,嘉靖中,中川垫江县丞。(见《万姓统谱》)

  • 读音:yōng【源】 庸,商时诸侯国(故城在今湖北竹山东南),春秋时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6,7,15,17,60)。【望】 胶东(17,418)。【布】 四川德昌(333)、山东新泰(359),江西

  • 吐羅

    读音:Tǔluó【综】 或作叱罗。北魏时改吐罗氏为罗氏,见《魏书·官氏志》(7)。吐罗、叱罗实为一姓。但今出土之北魏关中碑文上确有吐罗氏(78)。【人】 吐罗协,北魏时南阳人(7)。《姓氏词典》 收载

  • 茨薩

    读音:Císà【源】 彝族姓(375)。

  • 顏扎特

    读音:Yánzhātè【综】清满洲人姓。颜扎特巴清德,清吉林人,隶满洲正黄旗,道光中以二等侍卫从攻台湾,征张格尔有功,官至镶白旗蒙古都统(61)。《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 且旺

    读音:Qiěwàng《姓氏词典》引《明史》收载并注此音,“明有且旺·失加。”未详其源。

  • 什恰勒

    读音:Shíqiàlè【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什恰勒氏(256)。

  • 大石

    读音:Dàshí《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宋有大石牙林”,未详其源。

  • 读音:dú犊牧,齐人。(见《尚友录》)

  • 札剌台

    读音:Zhálátái《姓氏词典》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靖安县达鲁花赤潮海,姓此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