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舒穆禄

舒穆禄

读音:Shūmùlù

【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凡四十二派,出库尔喀、朱舍里、吉阳、哈尔敏、沾、雅尔湖、叶赫、浑春杜麻湖村、爱新和罗、黑龙江、沾河、吉阳麻路河、虎尔哈、乌喇、伊兰费尔塔哈、石霸尔台、瑚普察、绥分、呼兰、讷殷江、精奇里、哲林、吉林乌喇、山岔、英额、辉发、佛阿拉、山秦、哈达、榆树沟、讷络、松花江、长白山、额哲库、浑秦布喇、松阿里海兰、拉门穆瑚、羊羔屯、舒穆、沈阳、殷达浑、萨尔碧图等地(23,63),舒穆禄,木金时石抹氏,亦译为舒穆噜,以姓为氏。居三姓城(今黑龙江依兰)之族为赫哲族先民(185)。②清驻防新疆伊犁锡伯部有此姓。【变】 ①后改为徐、舒、米、宿、郑、萧、万等氏(180)。②锡伯族舒穆禄氏汉姓为涂、郑等氏。③亦作〔舒穆鲁〕(61,186,259,260)、〔舒木鲁〕、〔苏木录〕、〔孙木恩〕(187)。④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苏穆鲁氏(256),镶蓝旗汉军闲散张继勋之妻为苏木鲁氏(260),〔苏穆鲁〕、〔苏木鲁〕等似均为舒穆禄之异译。【布】 新疆巩留有此姓。【人】 舒穆鲁舒保,清满洲正黄旗人,由护军累攉军参领(72)。舒穆禄佛伦,清满洲正白旗人,康熙中累攉户部尚书,后官文渊阁大学士(61)。


少数民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或为 “舒穆噜” 之别译。“舒穆噜” 则为“舒噜” 氏之分族,舒噜乃回鹘族诺苏之后。“ (辽) 太祖后族。” ②或为金代女真族姓氏。金人译作 “石抹”,或为 “述律”。③女真之石抹氏,至清则融为满族。清人译作 “舒穆禄”,散处库尔喀、浑春、珠舍哩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或改为单姓舒、徐、米、宿、郑、萧、肖、万等。见《满族姓氏录》。

清有正黄旗都统楞额礼,姓此姓; 清初重臣扬古利,姓舒穆禄氏,系金代女真石抹氏之后。

猜你喜欢

  • 读音:Dòu罕见姓。《汉语大字典》 收载。其注转引《玉篇》云: “鬪。鬪��也, 又姓。”未详其源。 “鬪”为“鬭”之俗体。 故当与鬭姓同, 抑或为鬭氏之分族?

  • 读音:Jǐn【源】见《姓苑》(15,21,62)。【布】河南汤阴(292)、北京、湖北武汉(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临汾、运城,河南之中牟,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

  • 察失利

    读音:chá shī lì【综】 唐南蛮堕和国王姓察失利名婆那,字婆末(7)。或云,褥陀洹国在火罗西北,其王姓察失利(60,63)。《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引 《太平寰宇记》云: “褥陀洹国,在火

  • 北殷

    读音:běi yīn【源】 北殷,即亳殷,故城在今河南商丘东南,汤都所在。相传商始祖契所封之国,其后以国为氏(7,11,12,60)。盖春秋时秦宁公所伐亳王汤之后(60),系自子姓(6,21)。历史上

  • 读音:Yīn【源】 阴康氏之后有阴氏、霠氏(8)。又见《元和姓纂》(6)。【望】 南阳(418)。《中文大字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广韵》云: “霠,姓,出 《纂文》。” 《汉语大字典》亦收此

  • 默哷

    读音:Mòliè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江西行省达春之妻,默哷氏;又,《孝友传》毕伊苏岱尔立,默哷氏。”乃“以姓为氏”。

  • 阿布

    读音:Ābù《姓氏词典》 引 《路史》 收载,未详其源。(按: 阿,《姓氏词典》 音ē。)

  • 格岳樂

    读音:Géyuèlè【综】清镶白旗满洲马甲萨临保之妻为格岳乐氏(260)。

  • 读音:Yáo【源】 皋陶王于曲阜,是为偃姓。六、蓼皆偃姓之国,其后有谣氏(5,62)。皋陶即咎繇,故称谣氏出咎繇也(60,62)。【变】 一作繇(60)。【布】 辽宁沈阳、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91)

  • 宰父

    读音:Zǎi fǔ宰父姓主要源自官职名。周朝官职中有官名叫宰夫,属于天官,负责掌管王朝法令、公卿官吏的职位升降及平时考核。由于古代“夫”、“父”二字音近,后来“宰夫”就转为“宰父”。后代有以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