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mǐ

【源】 ①出自古帝颛顼之后。颛顼帝之曾孙吴回为祝融,是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之第六子曰季连,为芈姓,楚其后也。周文王时季连苗裔鬻熊佐文王有功,成王举文武勤劳之后,封其曾孙熊绎于荆蛮,食以子男之田,赐姓芈氏,以奉祝融鬻熊之祀,国于丹阳,其地南郡枝江(故城在今湖北枝江东)是也(6,7,9,11,60)。②湘西苗族龙姓中包涵有芈等小姓(116)。【变】 ①后有改姓魏氏者(62)。②一作芊(418)。【望】 江陵(17,418)。【望】 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64,68,261)、湖南(116)、江西、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芈婴,春秋时齐人,著有《芈子》十七篇(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黄骅、山西之朔州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其注云: “楚姓也。陆终之子季连之后也,是为芈姓。周文王时,季连苗裔鬻熊为文王师,事成王,成王举文王劳臣,封其裔子于丹阳,是为楚国。汉初,楚怀王孙羋心,项羽封为楚怀王,后为义帝。或云: “三代之时,男子未尝称姓,支庶未尝称国,秦灭六国,诸侯子孙皆为民庶,故或以国,或以姓为氏,所以楚之子孙可称楚,亦可称芈。”

战国时秦有芈戎,齐有羋婴; 唐代有芈雄。

猜你喜欢

  • 太伯

    读音:tài bó【源】 系自姬姓。周古公之长子让国季历(文王之父),为周之太伯,其后以为氏(12,21,60)。周古公即周太王,亦称古公亶父,初居邠,狄人侵入,迁于岐山之下,始国号周,后武王追封为太

  • 三饒

    读音:Sānráo《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亦作 ‘三苗’,侯国,以国为氏。现代无此姓。”(按: 三饶,疑乃“三鱙”之讹。)鱙,音miáo。参见“三鱙”条。

  • 读音:Gāo高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姜姓。姜太公后人受封于高邑,因以采邑为姓氏。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姜姓。春秋时齐惠公之子公子祁,字子高,子孙后代遂以祖辈的字为姓

  • 烏喇那拉

    读音:Wūlǎnàlā【综】 清世宗孝敬宪皇后为乌喇那拉氏(72)。又,清太宗继妃为乌拉纳喇氏,亦作〔乌喇纳喇〕(72),〔乌拉纳喇〕似即乌喇那拉之异译。

  • 读音:Tù/Twu【源】汤之支裔有䣝氏(19,21)。䣝,古邑,即左冯翊䣝阳亭(故城在今陕西合阳),当以邑为氏。

  • 侯樹

    读音:Hóushù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子旅

    读音:zǐ lǚ【源】 周悼王时大夫有子旅氏(7,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左传》注云: “周大夫氏。敬王即位,馆於子旅氏。”未详其源。

  • 胡雅

    读音:Húyǎ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讷迪村、呼讷赫地方。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收载; 《清通志·氏族略》 作“瑚雅”。

  • 羌獻

    读音:Qiāngxiàn《姓氏词典》引王述民《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大皏

    读音:Dàlín【源】 ①高阳氏时八才子之一大临之后有大临氏(60,62)。②春秋时卫大夫大临之后(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