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
【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布】 安徽淮南(362)、河南淮南(286)、山西平陆(298)、山东沂水(332)、新泰(359)、江西萍乡(371)、甘肃永昌(392)、兰州、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忻州,陕西之韩城,安徽之贵池,广西之永福等地均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按: 芷,即白芷,香草名,可入药,当以草名为姓。)
【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布】 安徽淮南(362)、河南淮南(286)、山西平陆(298)、山东沂水(332)、新泰(359)、江西萍乡(371)、甘肃永昌(392)、兰州、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忻州,陕西之韩城,安徽之贵池,广西之永福等地均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按: 芷,即白芷,香草名,可入药,当以草名为姓。)
读音:Lùfèi【源】 本姓陆,养于外家费氏,后承陆氏,遂合为陆费氏。清乾隆间进士陆费迟是也。如陈方氏、罗曾氏、黄周氏之类,见《姓氏寻源》(60,62)。【布】 浙江桐乡(252)、台湾台中(63,2
读音:Wūgǔsūn【源】 金时女真人姓。出自辽时女真乌古部,以部为氏(21,60)。【望】 金源(71)。【变】 亦作〔吾古孙〕(71)。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乌古逊)(24)。【人】 乌古孙兀屯
读音:Tūqíshī【源】 唐时部落名,以部为氏,见《唐书》(60,62)。【变】 后改姓黄、黑等。历史上突厥族姓氏。乃西突厥十姓之一。《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 《唐书》 注云: “以部落为氏
读音:Èr【综】 为“贰”之简写(91)。亦见《新编千家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泸水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其源不一: 《中国姓氏大全》称:“
读音:Sìlǚlín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姓氏词典》亦收。其据《魏书·官氏志》注云: “北魏姓,后改为吕氏。”郑樵亦云: “俟吕邻之为吕。”(《九通分类总纂·总论·变
读音:yōng【源】 庸,商时诸侯国(故城在今湖北竹山东南),春秋时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6,7,15,17,60)。【望】 胶东(17,418)。【布】 四川德昌(333)、山东新泰(359),江西
读音:Téng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北之东光有分布。汉族姓氏,东光县公安局提供。《康熙字典》收有此字。其注云:“腾, 俗作。”据此, , 当与 “腾” 同。或为
读音:pú xiān金姓,望出广平。泰和六年正月,宋吴曦围抹熟龙堡部,将蒲鲜长安击走之。(见《金史·章宗纪》)
读音:Zháhá’ěr【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鄂托克旗有此姓(318)。
读音:Qū【源】 见《万姓统谱》(15)。【人】 诎强,汉时人,见《印薮》(15,21,24)。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入声”部,未详其源。汉代有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