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hì

【源】 ①赤奋为炎帝诸侯,其后有赤氏,见《国名纪》(17)。神农(即炎帝)之臣有赤冀,作杵臼,即赤奋若(1,60),赤氏或为赤奋氏所改。②赤松为炎帝诸侯,其后有赤氏,见《国名纪》(17)。一说,帝喾之师赤松子之后有赤氏(6,7,12)。又说,赤松子即赤诵,为颛顼之师。作赤民,似误(60,62)。③相传黄帝时有赤将子舆,即缴父,赤姓始此(60,62)。④明时广西府弥勒州土知州为赤氏,系彝族(253)。【望】 河东(17,60,418)。【布】 云南泸西(374)、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北京、内蒙古扎赉特旗等地均有此姓。【人】 赤歇,北魏时将军(21)。赤从周,明时山西曲沃人,正统中贡士,任山东汶上县丞(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蔚县,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陕西之韩城,广东之新会等地有分布。《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归入声部。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云: “神农臣有赤冀; 颛顼时有赤诵,即赤民;黄帝时有赤将子舆,即缴父。赤姓始此。望出河东。”②郑樵注引 《风俗通》 云: “帝喾师赤松子之后。见《神仙传》。”

汉代有赤斧; 金代有赤昱,洛川刺史; 元代有赤攸克; 明代有赤从周,汶上县丞。

猜你喜欢

  • 鈕顏

    读音:Niǔyán【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23,63,180,260)。【变】 作〔颜〕(23)、〔钰颜〕(63),均误。【人】 钮颜乌达讷,清镶黄旗人,由护军参领从征宝坻阵亡

  • 伊圖默

    读音:Yītúmò【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科尔沁(23,63,260)。【变】 ①亦作〔伊图墨〕(260)。②清正白旗满洲领催黑达子之妻为伊图马氏,镶红旗满洲鸟枪护军明布之妻为伊特玛氏(260),〔

  • 读音:Shī【源】 诗国(即邿,故城在今山东济宁东南之邿亭),春秋时灭于鲁,子孙以国为氏(17,60)。【变】 一作邿(17,60)。【望】 合浦(17,60,418)。【布】 江西修水(304)、四

  • 異奇斤

    读音:Yìqíjīn【源】 高车部十二姓中有异奇斤氏(11,27,44,60,70)。自谓炎帝之裔参卢之后(60)。【变】 ①亦作奇斤(27)。〔异其斤〕(8,17)。②后改为异氏(60,62)。历史

  • 读音:Zhān【源】 见《万姓统谱》(15,21)。【变】 一作〔氊〕(62)。【布】 辽宁沈阳(91)、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人】 毡求,明时湖南宜阳人,永乐中广西右参议(15)。现行罕

  • 祈夜

    读音:Qíyè【源】 见《姓纂》(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元和姓纂》亦收,其注云: “即祁夜氏。” 又作“祁射”。

  • 察罕

    读音:Cháhàn土族姓氏。本为地名,察罕额尔格,意为白崖下的村庄,居者或以为姓。或取其一二两音节谐“察罕”而为姓。

  • 彤城

    读音:tóng chéng【源】 系自姒姓。夏禹之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彤城氏(11,17,21,60)。【变】 一作肜城(62),亦作〔彤成〕(17)。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源不一

  • 賽西

    读音:Sàixī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介休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huán【音】 亦音轩(Xuān)(60)。音不同,源亦不同,参见亘(Xuān)。【源】 春秋时齐桓公之后,见《姓考》(17)。【望】 河南(17,418)。【变】 一作〔�&#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