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ū

都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春秋初年,郑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公子阏,字子都。性格勇猛,力量很大,所以很得郑庄公的欣赏。他死以后,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字为姓,称为都姓。二是出自公都姓,以封邑名为姓氏。春秋时,楚国有公子田,受封于都邑,人称为公都氏,后代子孙有单姓都的,成为都姓一支。

都姓发源于河南,春秋时郑国国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子都的后代繁衍于此地。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都姓因战乱而向四周迁徙。到了明清时期,都姓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如今,都姓分布较广,尤以安徽、辽宁等省为多。

都姓历史人物有都尉朝,汉代经学家,从孔安国受《古文尚书》,转授庸潭。都随,宋朝人,出使辽国,辽人服其节操,每至必问起居。都颉,字光远,宋朝余干(今江西余干西北)人。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官至司农少卿。早年家贫而好学,后闲居而作《七谈》,描写鄱阳人物山川之胜,辞艳而意远。都胜,明朝宁津人。他为官五十年,所管辖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都胜一生清正廉洁,生活俭朴,每天只吃蔬菜,如果有亲戚朋友来访,也不过增加一盘豆腐,因此人们称他为“豆腐总兵”。深得百姓的敬爱。

都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四十九位。


【源】①春秋时郑公孙阏,字子都,其后以王父字为氏,见《通鉴胡注》(17,60,62)。②舜时古国玄都氏之后有都氏,见《路史》(17,62)。③西夏人姓(240)。④清满洲八旗姓都佳氏后改为都氏(180)。⑤彝族姓阿都,汉姓为都(129)。 【望】吴兴(17,418),黎阳(21)。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4%。尤以安徽、辽宁等省多此姓,二省都姓约占全国汉族都姓人口61%。 【人】都贵,秦时人(21)。都稽,汉时临淄侯,见《汉书》(17)。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山东之平邑、辽宁之清原、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河南之义马、湖北之洪湖、安徽之贵池、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朝鲜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据 《通鉴·胡注》 云: “郑公子阏字子都,后以为氏。”此以字为氏,系出姬姓。② 《姓氏词典》 据 《新纂氏族笺释》 注云: “以祖辈名号为姓氏,源于田姓,系战国时齐公族大夫公都子的后代。” ③为清代满族姓都佳氏所改。见 《满族姓氏录》。

汉代有都稽,临淄人; 宋代有都隋,宗正少卿;明代有都穆,礼部郎中。

猜你喜欢

  • 彼得羅夫

    读音:Bǐdéluófū俄罗斯族姓氏。由父名 “彼得”而得,见《中国人的姓名·俄罗斯族》。

  • 读音:Xì《姓氏词典》 引 《姓解》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按: 《汉语大字典》音tí,未注明其为姓。)

  • 班丘

    读音:Bānqiū【源】班丘系地名,以地为氏(60,62)。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地名,以地为氏。”未详其他。

  • 读音:lì【源】 ①黄帝臣力牧之后(1,6,7)。②台湾土著姓(65)。【望】 临安(17,60,418)。【布】 台湾(68,261)、四川、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力题,汉时鲁相(6,12)。现

  • 读音:Jiǎ/Jea,Jya【源】 见《龙龛手鉴》(86)。

  • 額珠家

    读音:zhūjiā【综】 四川、甘肃地区白马人姓,汉姓为龙、羊、金等(220)。

  • 马师

    读音:mǎ shī姬姓,郑穆公之孙公孙鉏为马师,因以为氏。子羽之孙羽颉为马师,亦氏焉。(见《通志·氏族略》)

  • 密公

    读音:Mìgōng【源】 系自姬姓。周大夫密公之后,见《姓源》(17,62)。《姓氏词典》收载,其注据 《姓解》 云: “周大夫密公之后。”未得其详。

  • 读音:Bì/Bih【源】 相传舜之裔象封于有庳(故城在今湖南道县北),其后有象氏、畀氏、鼻氏等(19,21)。

  • 莫耐

    读音:Mònài【源】北魏时代北姓,以部为氏(60,62)。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后魏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