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伏干
【源】 阿伏干,原为蠕蠕别部,居阿步干山,在今甘肃皋兰南50里,因步、伏古声近似,译言互用,该部落居此山,因以为号,后遂氏焉(70)。【变】 ①北魏时改阿伏干氏为阿氏,见《魏书·官氏志》(6,12,17,27,60)。一说,改为干氏(7)。 ②亦作〔阿步干〕、〔阿薄干〕(60,62,63),而作〔阿伏于〕(70),系刊误。
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注云: “代北人姓。后改为阿氏。一作阿薄干、阿步干。”
【源】 阿伏干,原为蠕蠕别部,居阿步干山,在今甘肃皋兰南50里,因步、伏古声近似,译言互用,该部落居此山,因以为号,后遂氏焉(70)。【变】 ①北魏时改阿伏干氏为阿氏,见《魏书·官氏志》(6,12,17,27,60)。一说,改为干氏(7)。 ②亦作〔阿步干〕、〔阿薄干〕(60,62,63),而作〔阿伏于〕(70),系刊误。
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注云: “代北人姓。后改为阿氏。一作阿薄干、阿步干。”
读音:Juébì【综】 彝族姓。又称〔牟惹觉毕〕,属丁惹家支(375)。
读音:Wūqígǔtè【综】 清正蓝旗满洲护军二达色之妻为乌齐古特氏(260)。
读音:Luǒwǔ【综】 彝族姓,属拉普狄俄抵尼家支,四川石棉、越西、冕宁等地均有此姓(375)。
读音:Fèngniǎo【源】 少昊之官,司历者也(15,63)。少昊即少皞,传说中古代东夷首领,名挚(一作质)。一说,号金天氏。
读音:Jiǎnná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Tàishān《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古今姓氏辨证》注云:“即太山氏。” (按:大、太为一组古今字,“太”为后起字。) “大”有tài、dà二音。
读音:Wūkù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黑龙江(23,63,180,260)。源自辽时女真乌古部,在金称乌古论氏,元时称乌古孙氏(180)。【变】 ①后改姓商、刘、乌、李等(180)。②亦作〔吴库
读音:Zháhá’ěr【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鄂托克旗有此姓(318)。
读音:Dòng/Dung【综】 或系东氏因事所改。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Fēng【综】源出不详。上海嘉定有此姓(35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朔州,安徽之临泉,云南之泸水,广东之吴川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此姓系吴川等县市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