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íng

【源】 ①伏羲裔孙、商时诸侯逢伯陵之后(60,62)。②尧帝之子为丹朱,丹朱之孙为陵,其后有陵氏(17,60,62)。③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大夫陵尹喜之后,以官为氏,见《姓考》(17)。④鈆陵卓子之后改姓陵,见《吕氏春秋》(9)。⑤春秋时陵子寿胡之后,见《姓源》(17)。【望】 南阳(17,418)。【布】 江苏武进(314)、湖南攸县(283)、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浙江萧山(209)、台湾(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陵茂,明时高邮州人,永乐中任滦州同知(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鱼台,山西之太原、阳泉,广东之新会、高要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载其源: ①“当出伏羲裔孙——商诸侯逢伯陵之后。” ② “或丹朱孙陵之后。”丹朱,帝尧之子。此皆以名为氏。

明代有陵茂,高邮人,永乐中任滦州同知; 又有陵云,通道知县。

猜你喜欢

  • 读音:Zhuān【源】 ①春秋时鲁附庸国有鄟(故城在今山东郯城东北),灭于鲁,子孙以国为氏,去邑为专氏(21,60,62)。②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公子鱄之后有专氏(60,62)。【望】 吴郡(17,41

  • 读音:Pí/Pyi【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阿偕

    读音:A-xié【综】 彝族姓。属旺张家支,云南宁蒗有此姓(375)。

  • 读音:Yì【综】 源出不详。河南林县(343)、山西汾阳(278)、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姓氏词典》 引王述民《新编

  • 渴烛浑

    读音:kě zhú hún代北姓,后改为朱氏。(见《魏书·官氏志》)渴烛浑氏,改为朱氏。渴烛浑、可足浑疑与可朱浑同而音转矣。(见《通志·氏族略·代北三字姓》)

  • 读音:sì【源】 ①周六国时有俟子,善著书,俟氏当为其后,见《风俗通》(1,6,7,9,60)。 ②北魏时俟奴氏后改为俟氏(11,12,60,70)。俟力伐(12,17)、俟伏斤(27)等氏亦有改姓俟

  • 巴魯特

    读音:Bālǔtè【源】 ①清蒙古八旗姓(23,63,260)。②清满洲正蓝旗(259)、驻防杭州满洲八旗(256)中均有巴鲁特氏。【变】 ①一作〔巴噜特〕(254,256,259)。②清驻防吉林正白

  • 读音:Hú【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食采于壶邑(故城在今山西长治东南壶口关),因以为氏(12,15,17,60)。②壶丘氏之后有壶氏,见《姓源》(17)。 【望】 黎城(17,418)。【人】 壶叔,春秋

  • 读音:Zhě【源】 见《康熙字典·辨似》(80)。或系褚姓省点为禇。今汉、土家(387)等民族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奉新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奉新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康

  • 五丘

    读音:Wǔqiū【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