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
【综】 源出不详。江西丰城有此姓(357)。
现行罕见姓氏。今甘肃之永登有分布。此姓系永登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隼,鹰之类,或当指此以为姓。)
【综】 源出不详。江西丰城有此姓(357)。
现行罕见姓氏。今甘肃之永登有分布。此姓系永登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隼,鹰之类,或当指此以为姓。)
读音:Bēng【源】 《经书》:“乃伻我有夏”。伻氏为使臣之后(91)。亦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中国姓氏大全》注云: “《书经》: ‘乃伻我有夏’。为使臣之后
读音:Shù《姓氏考略》收载,其据《淮南子》 注云:“黄帝臣有䜿亥。豎姓始此。(按:原文如此, 姓氏词头与释文用字有别——或作“䜿”, 或作“豎”, 疑“
读音:Gǔtūlù【综】 北魏代北姓,后改为禄氏,见《魏书·官氏志》(6,7,12,60)。
读音:guǎn【音】亦音Wǎn(26)。 【源】春秋时楚大夫莞苏之后(60,62)。 【望】吴郡(17,418)。 【布】浙江余姚有此姓(389)。 【人】莞恭,三国时吴国将军(21,62)。现行罕见
读音:Hǎiduō珞巴族姓氏。出自博嘎尔部落,属父系氏族。本氏族名,或以代姓。如海多.达玛儿、海多·古另。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读音:tóng【源】 ①童国之后(17)。东汉时有侯国僮,故城在今安徽泗县东北。童国或即僮国。或童氏从人以别其族(12,15,60)。②满族姓。【望】 丹阳(17,60,418)。【布】 安徽淮南(3
读音:dòu【源】 ①春秋时楚国有豆氏,见《路史》(60,62)。②汉时校尉豆如意,从卫青破匈奴,以有功封关内侯,其后有豆氏(60,62)。③北魏时改代北赤小豆氏为豆氏,见《魏书·官氏志》(60,70
读音:Wèi/Wey, Oe, Wai【源】 ①系自姚姓。古有卫国,舜之后裔,后灭于裔,见《郡国志》。以国为氏(17)。②系自姬姓。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封于卫(故城在今河南淇东北之朝歌城),传国四十余代,
读音:Hǎlàyì《姓氏词典》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哈刺亦·赤哈北鲁。”未详其他。
读音:qīng【源】 ①战国时赵相虞卿之后,见《风俗通》(1,7,17,60)。②周宣王时仲山甫食采于樊,封爵为侯,为周卿士,其后因以为氏,见《姓源》(17,62)。③项羽之将卿子将军宋义之后(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