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án

韩姓来源有五个。一, 是黄帝之孙韩流的后代。二, 以封国为姓。公元前11世纪中叶, 西周灭商, 实行分封制。周公旦封周成王之弟于韩。韩国在春秋时期被晋国所灭, 韩国亡国之后, 国人便以韩为姓。三, 韩武子之后。韩国为晋国所灭以后, 韩武子因侍奉晋献公有功, 被晋献公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 西南。韩武的子孙便以韩为姓。四, 以国为氏。公元前403年, 韩、赵、魏三家分晋, 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为秦所灭后, 其国人便以韩为姓。五, 改姓。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 把鲜卑姓氏出大汗氏改为韩。

韩姓最早居住于春秋时晋国, 韩国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 后, 又先后迁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与新郑(今河南新郑)。西汉末, 韩王信的后裔韩骞为避王莽之乱南迁南阳。东汉末年农民起义、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南北朝时“五胡乱华” 这三个时期, 中原人为避战乱大举南迁, 韩姓则大多迁往西北、东北、西南、江南。唐代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 韩姓进入广东。南宋时, 北方和中原的韩姓人迁往江、浙、粤、闽一带。元明清时期, 江浙一带的韩姓人大规模迁往南方各省。韩姓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陕西、河南、山西、辽宁等省, 南方的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

韩姓历史人物有韩非, 战国末期哲学家,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 著作有《韩非子》。韩信, 汉初著名军事家, 辅佐刘邦平定天下, 屡建奇功, 与张良、萧何并称“兴汉三杰”。韩愈,唐朝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 之首, 他还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被称为“百代文宗”。

韩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十五位。


韩之先与周同姓,武子事晋献公,封于韩原,因以为氏。(见《风俗通》)

韩氏,姬姓之别族,出晋穆侯之少子曲沃成师,是为桓叔,生万,是为武子,食采韩原。一云成王封叔虞于唐,赐毕万韩原之地,其地今同州韩城县南十八里故城,武子生厥,是为献子,晋景公之时,晋作六卿,献子在一卿之位,从其姓封,遂为韩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后魏出大汗氏改为韩氏。(见《魏书·官氏志》)

▲〈春秋晋〉韩简,大夫。〈汉〉韩信,淮阴人,封齐王。〈宋〉韩世忠,延安人,抗金将领。

猜你喜欢

  • 读音:tiān【源】 见《姓苑》(15,21)。【布】 四川(92)、台湾高雄(68,261)、北京、安徽桐城等地均有此姓。【人】 添颖,宋时福建九溪人,任循州司户(15,21,24)。添礼,明时福建

  • 读音:Xī【源】 酅,春秋时纪国之邑(故城在今山东益都西北),后入齐为附庸,因氏(17,62)。【变】 一作〔��〕(15)。【望】 河东(17,418)。【人】 酅魁垒,

  • 阿每

    读音:Āměi历史上罕见之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於《姓苑》。《唐书·日本传》载: “日本,古倭奴也,其王姓阿每……” 岂倭王之族有留居我中华者耶?

  • 冬日

    读音:dōng rì【源】 ①相传舜臣伯益(亦作伯翳,佐舜调驯鸟兽,赐姓嬴,佐禹治水有功)之后,见《姓苑》(60,62)。②春秋时晋赵衰之于人,如冬日之可爱,后因以为氏(6,12,17,60)。此说荒

  • 读音:dàn【源】 晋末十六国时后秦氐族人姓(60,70)。【变】 ①亦作噉(15,21)。②唐会昌年进士啖鳞,避唐武宗讳改姓澹(6,21,70)。【望】 河东(15,17,21,418)。【布】 大

  • 屠羊

    读音:tú yáng【源】 系自芈姓。以技为氏(6,12,60)。【人】 屠羊说,楚大夫,见《韩诗外传》(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郑樵将其归入“以技为氏”之列。其据《韩诗

  • 拜裕克

    读音:Bàiyùkè【综】 清正红旗满洲马甲阿尔逊之妻为拜裕克氏(260)。

  • 大臨

    读音:Dàlín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并注其源:①其据《左传》注云: “高阳才子有大临,后以为氏。”②“卫大夫大临之后。”

  • 读音:Yù郁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古有郁国,春秋时为吴国大夫采邑,其后裔以国名为姓氏。二亦是以国名为姓氏。历史上西域有郁立国,国人有以郁为姓氏者。三是以地名为姓氏。历史上有

  • 莫拉呼

    读音:Mòlāhū【综】鄂伦春族姓。以族为氏,居黑龙江逊克、嘉荫等地,汉姓为莫(190,191)。鄂伦春族姓氏。世居黑龙江之逊克、嘉阴一带。本氏族名,以为姓,后或取其首音谐以汉字“莫”而为单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