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
【源】 见《姓苑》(21,24)。汉时苦县有颐乡(故城在今河南鹿邑南),以地为氏,见《史记·灌婴传注》(60,62)。【布】北京顺义有此姓。【人】颐炅,隋时象川(四川雅安)人,学于郑译(21,24,6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汉族、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引《史记·灌婴传·注》云: “以乡为氏。汉时苦县(按:其地当在今河南鹿邑县东)有颐乡。”
隋代有颐煚,象川人,与兄灵同学於郑铎。
【源】 见《姓苑》(21,24)。汉时苦县有颐乡(故城在今河南鹿邑南),以地为氏,见《史记·灌婴传注》(60,62)。【布】北京顺义有此姓。【人】颐炅,隋时象川(四川雅安)人,学于郑译(21,24,6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汉族、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引《史记·灌婴传·注》云: “以乡为氏。汉时苦县(按:其地当在今河南鹿邑县东)有颐乡。”
隋代有颐煚,象川人,与兄灵同学於郑铎。
读音:Qínāli【综】 清镶黄旗蒙古子爵齐锡之妻为奇那哩氏(260)。又,清正白旗蒙古闲散西哩之妻为启塔哩氏,镶黄旗蒙古弓匠阿敏之妻为齐那礼氏(260),〔启塔哩〕、〔齐那礼〕等似均系奇那哩之异译。
读音:tuō tuō【综】 元、明时蒙古人姓(21,60,62)。脱脱卜花,明时甘肃永昌人,见《陕西通志》(21,60)。历史上蒙古族姓氏。《中国姓氏大全》收载;《姓氏考略》亦收,未道其详。元代有
读音:jiǔ【源】 ①上古神农之师九灵,为九姓之始,见《路史》(60,62)。②商纣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即鬼侯,为纣所杀,其后有九氏,见《姓考》(17,60)。河南洛阳县西南50里有九侯城
读音:fù mǎ见《尸子》。当为掌驸马之官,子孙以为氏。(见《姓氏考略》)
读音:yè见《姓苑》。
读音:sì fú侯植从魏孝武西迁,赐姓俟伏氏。(见《路史》)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路史》 注云: “侯植从魏孝武西迁,赐姓俟斤氏。”(按: 《周书》作“赐姓侯伏侯氏”; 《
读音:Bāng【源】 或为邦姓所改(62)。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汉语大字典》无此字。
读音:Xūliándī《姓氏词典》 有载。其据 《后汉书·南匈奴传》注“虚连题”云: “又作虚连鞮,匈奴姓,南匈奴单于姓。”
读音:Yuān【源】 ①高阳氏时有八才子,其一曰苍舒,谥渊,后以谥为氏(7,17,60)。②系自姜姓。春秋时齐顷公孙子渊捷之后,以字为氏(17,60,62)。【望】 淄川(17,418)。【布】 湖北
读音:Diào【源】 见《姓苑》(15,21)。伏羲氏之臣鸟朋之后,见《姓考》(17,60,62)。【布】 安徽淮南(362)、浙江余姚(389)、上海(92)、台湾新竹、屏东(68,261)等地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