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陈氏秘传》。指患肢伸长。髋关节前脱位证候之一。详胯骨出条。
婴儿出生后,左右顶骨与枕骨形成的三角形骨间隙。参囟条。
书名。清末余奉仙撰。全书分51章。1~5章阐述四诊、用药等说,其余分述风痫、风寒、时气、温疫及各种异型疫病证治经验200余条;各症论述病因、证候,并列治疗方药及经治医案,对疫病证治,有独到之处,案语亦
①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女萎之别名。②见《药材学》。为关木通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蛴螬之别名,详该条。
见鼠疫约编条。
病名。因被蜈蚣螫咬中毒。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一。症见伤处剧痛,红肿热痛,淋巴管炎症甚至坏死。重者可伴头痛,发热,眩晕,呕吐,甚者可致昏迷。《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载有解蜈蚣伤毒药物,如蜗牛、蛞蝓、五灵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即小儿出生后一月内出现瘙疹。详瘙疹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地胆之别名,详该条。蚘,蛔的异体字。详蛔虫条。
舌本痿软,不能举动的舌象。为心气伤损之征。若淡红而痿者,为气血不足;若深红而痿者,为气血热盛;若紫红而痿者,为脏腑热极;若绛红而痿者,为阴亏已极(见《伤寒舌鉴》)。当根据其病因和临床表现以决定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