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腧
即五输穴,见该条。
即五输穴,见该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六。即无比散,见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铜锤玉带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幼幼集成》卷三。即伤乳吐。见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指肺受风邪所致的疾患。《素问·风论》:“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奇效良方》治风中于肺,用五味子汤。②指类似酒鼓鼻的病症,见《丹溪心法·鼻
刺法名。指入针后,用手指于针刺穴位所在之经络上下推循以促使得气的方法。《针经指南》:“循者,凡下针于属部分经络之处,用手指上下循之,使气血往来而已。”《针灸问对》:“下针后,气不至,用手上下循之,假如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指经水断绝。详该条。
即右半身不遂。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参左瘫右痪条。
脏腑相合的一种理论。脏与腑之间通过经络和营卫气血的正常运行而保持生理活动的协调。六腑传化水谷的功能,就是受五脏之气的配合才能完成。如胃的纳谷需脾气的运化;膀胱的排尿需赖肾的气化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