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法则。指病在下部深远的,或病程较长的,以作用复杂的方药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近者奇之,远者偶之。”张景岳:“远者为下为阴,用其重而急也。”
医案著作。赵守真撰。本书选收作者临床验案100例,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妇科、儿科治例。所列医案较系统地叙述病证的过程,辨证的重点,诊断的依据,处方的准绳等内容。对充实中医理论知识、更好地掌握辨证论治在
《妇科玉尺》卷二方。当归二钱,焦白术一钱半,酒黄芩、滑石、酒苏梗、酒白芍药、大腹皮(酒洗)各八分。水煎,分二次服,每隔八日服一剂。用于妊娠九月服用,预防难产。
《华佗神医秘传》卷三方。羊踯躅三钱,茉莉花根一钱,当归一两,菖蒲三分。水煎服。用于手术麻醉。本方来自《串雅内编》的换皮麻药方。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凡女子新婚初次性交而阴户疼痛,名曰嫁痛。
问诊内容之一。询问起病的时间、原因、经过、治疗情况以及主要症状的特点和变化,对掌握疾病的性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指导辨证施治,具有重要意义。
病证名。即神识模糊的症状。《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人有禀性阴阳不和而心神昏塞者,亦有因病而精采闇钝,皆由阴阳之气不足,致神识不分明。”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发背的一种。因症见多处肿焮,甚而彼此相连,形如贯珠故名。由荣血火毒蕴结所致。《校正外科大成》卷二背部:“连珠发,连肿三五块,形若贯珠。内则百节皆痛;小腹胀,小便闭,阴囊肿
见《安徽中草药》。为狼尾巴草之别名,详该条。
①指脏部、上部、下部三部。《灵枢·百病始生》:“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为三部。”②身体上、中、下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