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吴其浚

吴其浚

【生卒】:1789~1847

【介绍】:

清代人。字瀹斋,别号云娄农。曾任翰林院修撰,江西、湖北学政,兵部侍郎,及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福建、山西等地巡抚和总督。他在各地广泛搜集植物标本,绘制成图,参考古代本草及有关文献800余种,用七年(1841~1847年)时间编成《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为我国第一部较大型的区域性植物志。书分38卷,十二大类,共计收植物1914种,除描述形态外,着重研究植物名称和原植物的统一,以及药用价值,纠正了过去本草书籍中的某些错误,在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及本草学上均有重要贡献。本书曾传到日本等国,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声誉。

猜你喜欢

  • 食郁

    证名。六郁之一。见《丹溪心法》卷三。因食滞不消,气机郁阻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酸嗳腹满,不能食,黄疸鼓胀痞块,脉紧实,是食郁。”治宜消食解郁。用食郁汤,或二陈汤合保和丸等。见六郁、郁证条

  • 大阳

    见太阳条。

  • 助阳

    即补阳。详该条。

  • 清咽消毒饮

    《疫喉浅论》卷下方。鲜金银花、连翘、犀角、栀子、黄连、牛蒡子、玄参心、人中黄、马勃、薄荷、绿豆衣、板蓝根。水煎频服。治疫喉腐烂,灼热汗少,神烦痧隐,口渴,面赤项肿,脉弦数,舌苔干黄。如便秘,加大黄。

  • 黄帝八十一难经

    即《难经》。详该条。

  • 体气

    ①病名。为局部汗液带有特异臭味的一种病证。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体臭。多由湿热内郁或遗传所致。本病多发于腋下,其它如乳晕、脐窝、外阴、肛周等处亦可发生。患处皮肤分泌带有异臭的汗液,夏季较重。治疗:用

  • 女肠

    出《广雅》。为女菀之别名,详该条。

  • 惊风预治法

    凡急、慢惊风的发生,必先有其前驱症,先以药物预治可免发生惊搐。如小儿急性热症,高热,腮红面赤,两目似怒,直视不转,此将发惊风之候,宜服当归龙荟丸,泄肝胆经火,则可不致成为急惊风。如小儿吐泻不止,见其手

  • 应其南

    【介绍】:清医家。道光、咸丰(1821-1861)年间外科名医,善针治疔疮。尝谓疔疮见症急骤,针挑一法,立见神效。但其术大抵秘而不传,传而不详。乃博采秘方,参以己见,详明针法,绘图注说,纂为《疔疮要诀

  • 太医院译史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