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导引

导引

一作道引。以主动的肢体运动为主,并配合呼吸运动或自我推拿而进行的一种锻炼身体、防治疾病的方法,也是古代养生方法,后为道家承袭。《庄子·刻意》:“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唐·成玄英注:“导引神气,以养形魄,延年之道,驻形之术”(《南华真经注疏》)。晋·李颐注:“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意指通过调整呼吸,使脏腑经络之气和顺;通过肢体运动,使人体动作灵活柔和。《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唐·王冰注:“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节。”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宋《圣济总录》:“人之五脏六腑,百骸九窍,皆一气之所通,气流则形和,气戾〔lì丽〕则病,导引之法,所以行血气,利关节,辟除外邪,使不能入也。”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绘有四十余种导引姿态图象。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载有导引法二百六十余条。

猜你喜欢

  • 药蒻(ruò 弱)

    出《开宝重定本草》。又名蒻头。为天南星科植物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的块茎。分布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甘肃、陕西等地,多为栽培。辛,温,有毒。化痰散结,行

  • 禁方

    即秘方。过去在私有观念支配下,某些保存不传的秘方称禁方。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下,打破私有观念,公开秘方,所谓禁方、秘方已失去原来“禁”、“秘”的意义。

  • 藏象

    即脏象。详该条。

  • 寝汗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名盗汗。详该条。

  • 舌胖

    即胖舌。详该条。

  • 七死脉

    亦称七怪脉。详七怪脉。

  • 风虚腰痛

    病证名。因肾虚而风冷侵袭所致。《金匮翼·腰痛》:“风虚腰痛者,肾虚而风冷乘之也。其尺脉虚浮,而痛多抽掣,或拘急且痠,而上连脊背。”治宜益肾祛风。可用独活寄生汤、甘豆汤等方。参见风寒腰痛、肾虚腰痛条。

  • 破天云

    见《湖南药物志》。为阴地蕨之别名,详该条。

  • 伤寒喘

    病证名。外感热病过程中出现的气喘。《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论曰,伤寒喘其证不一。有邪气在表,表未解,无汗而喘者;有邪气在里,汗出,不恶寒,腹满而喘者;有潮热者;有心下有水而喘者。古人治之,亦各求其本。

  • 鲍玄

    【介绍】:三国时期吴国医生。兼通道术,是东晋著名科学家、医学家葛洪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