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张氏医通》卷十三方。即鹿茸丸第三方,见鹿茸丸条。
见《中药志》。为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高学山条。
病名。指淋症之遇劳即发者。有肾劳、脾劳、心劳之分。《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劳淋者,谓劳伤肾气,而生热成淋也。肾气通于阴,其状尿留茎内,数起不出,引小腹痛,小便不利,劳倦即发也。”其症可表现为小便淋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脐上七寸上脘穴之腹皮痈。证治见腹皮痈条。
溽,湿润。即暑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阴司天……四之气,溽暑至。”参暑湿条。
证名。指筋脉疼痛。《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可因血少、气血痹阻、或津液耗损,筋失滋养所致。《医学正传》卷一:“若动止筋痛,是无血滋筋故痛。”
金代医官职称。为该院低等医官,位处同监之上、提点之下。参见御药院条。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三十四。即蒲桃疔。见该条。
即齿龈。详牙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