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名。清·喻昌撰。刊于1763年。包括《医门法律》、《尚论篇》、《寓意草》。各详该条。
证名。为疠风兼证。出《疠疡机要》上卷。若肺气虚服六君子汤加桔梗;肺经有热服泻白散;命门火衰而脾肺虚者服理中丸。
病名。抢同呛。指因食醋刺激咽喉所致的呛咳。《赤水玄珠·咳嗽门》:“醋抢喉嗽。甘胆丸,治吃醋抢喉,因成咳嗽不止,诸药无效。用甘草二两,去皮作二寸,段中半劈开,以猪胆汁五枚,浸三日取出,火上炙干为末,炼蜜
《圣济总录纂要》卷九方。人参、黄芪(蜜炙)、杜仲(盐酒炒)、山茱萸各三分,鹿茸、天花粉、炙桑螵蛸各一两,炙鸡内金四枚,菟丝子(酒煮)一两半。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大枣煎汤送下,日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心主血,汗为血之液,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五脏主五液中,心为汗。参见心主汗条。
①病因。即暑邪。《素问·五运行大论》:“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②证候。外感暑邪的热证。《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暑热深入,伏热烦渴。”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蛇节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三方。栀子、柴胡、黄芩、连翘、防风、荆芥、赤芍药、甘草、当归尾、灯心、金银花。为粗末,水煎服。治肝风郁滞,生疮有脓者。若渴,加天花粉。
又名顑。面颊的下部。
病名。又名膀胱痹。因风寒湿邪久客膀胱,使膀胱虚寒,气化失常所致。症见小腹胀满,疼痛拒按,小便艰涩不利,鼻流清涕等。《素问·痹论》:“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治宜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