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疮疡内托法

疮疡内托法

疮疡治法中“消、托、补”三大法则之一。见《疡医准绳》卷一。又名托里法托法。是运用补益气血为主、活血解毒为辅的药物,以扶助正气,托毒外出,防止毒邪内陷的方法。具体运用分为两种:①托毒透脓法。适用于疮疡中期毒邪盛而正气未虚,尚未溃破者,用黄芪当归川芎、穿川甲、白芷皂角刺等药。常用方如透脓散。②补托法。适用于正气虚不能托毒外出,以致疮形平塌,根脚散漫,难以破溃,或溃后脓汁稀少,坚肿不消,出现身热精神不振、面色萎黄、脉数无力等症。用黄芪、白术茯苓党参、炙草、当归、白芍、皂角刺、白芷、银花连翘桔梗陈皮等药,常用方如托里消毒散

猜你喜欢

  • 点穴麻醉

    即指压麻醉。见该条。

  • 妊娠失音

    病证名。妊娠期间出现声音嘶哑,或不能出声,称为妊娠失音。参见子喑条。

  • 呛食风

    病名。指胃中伏火,上灼咽喉,或过食膏粱炙煿、醇酒厚味,致咽喉或舌、上腭等处肿生血泡者。《喉风论》:“此症因饮食煿炙,膏粱厚味,偶一触动,陡起血泡,咽喉舌腭,不拘其部,即时胀大,吐咽有妨,宜刺破其泡。”

  • 烂衣疮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即小儿出生后一月内出现瘙疹。详瘙疹条。

  • 枕陷

    病证名。出《幼科发挥》。即枕骨内陷,可由儿卧日久所致;如兼头骨四破,高下成缝,则为肾元衰败之重症。参见囟陷条。

  • 肛裂

    病名。系指肛管齿线以下深及全层的皮肤破裂。多因血热肠燥,大便干结,便时肛门猛力扩张而发生的撕裂。症见大便秘结,便时及便后肛门灼痛,便后少量出血。裂口多在肛门前、后正中线上,为棱形溃疡,初期色泽红软边齐

  • 魏了翁

    【介绍】:宋代官吏。字华父。蒲江(今四川蒲江)人。著《学医随笔》1卷。

  • 活命散

    【处方】防风1分,羌活1分,独活1分,干姜1分,细辛1分,草豆蔻半两,肉豆蔻半两,川芎半两,官桂1两,吴茱萸1两,干木瓜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上吐下泻,霍乱不止,面色青黑,命欲临死。【用法

  • 头旋眼花

    病证名。即眩晕。《医学心悟·眩晕》:“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旋眼花是也。”详眩晕条。

  • 心痹

    病名。由脉痹发展而成,亦有称为脉痹者。《素问·痹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诸病源候论·心痹候》:“思虑烦多,则损心,心虚故邪乘之,邪积而不去,则时害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