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疮疡烦躁

疮疡烦躁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指患疮疡时出现烦躁证者。①若烦躁发热口渴,脉数而实,由热毒内攻所致。宜清热解毒除烦,用内疏黄连汤金银花散连翘、山栀等。②若烦热作渴,面红目赤,脉大而虚,系血脱发躁。宜托里消毒散白芷、连翘、金银花当归、生黄芪;若不应,再用当归补血汤。③身热恶衣,欲坐卧凉水中,脉沉微,为气脱烦躁。宜托里消毒散去白芷、连翘、金银花,加肉桂附子,或附子理中汤

猜你喜欢

  • 齿干

    证名。系指牙齿干燥失泽。《疫痧草》卷中:“火灼液亏是以齿干。”多由胃热炽盛,火灼津伤,或疫喉、痧疹未透,热毒内炽,上炎齿牙,或阴虚火灼牙齿所致。治宜清胃泻热,或养胃生津,或滋阴降火。方可选用清胃散、清

  • 便

    ①适宜。问诊了解病人起居、饮食情况。《灵枢·师传》:“临病人问所便。”②指大便。《灵枢·口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 手太阴标本

    六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也。”马莳注:“手太阴肺经之本,在寸口之中,即太渊穴,标在腋内动脉,即中府穴。”

  • 坐碍

    见顾允若《妇科辑要》。指脐带绕颈造成的难产。详碍产条。

  • 杠柳皮

    见《科学的民间药草》。为香加皮之别名,详该条。

  • 指肾脂。《本草纲目》豕条:“,音夷,亦作胰。时珍曰:一名肾脂,生两肾中间,似脂非脂,似肉非肉,乃人物之命门三焦发原处也。肥则多,瘦则少,盖颐养赖之,故谓之颐。”

  • 胡元质

    【介绍】:南宋医家。所撰《胡元质经效方》,为江淮一带医家所推重。

  • 假苏

    出《神农本草经》。为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 暑温

    病名。指发生于夏季的温热病。可见于乙型脑炎等病。暑多挟湿,暑温则指暑热偏盛者。《温病条辨·上焦篇》:“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主要症状有壮热口渴,心烦而赤,汗多少气,脉象洪大等。病程中极

  • 丝络

    见横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