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又名杨梅痘子。因其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铁。
病证名。指眦角内胬肉泛白的证候。本症一般处于静止状态,不发展,勿需治疗。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山稔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王文洁条。
民族医方书。朝鲜族黄度渊撰于1868年。全书将内、外、妇、儿、五官等病症分为54门,论述369组病,处方分为上(补)、中(和)、下(攻)三统,载方916个,兼述26种药的制作法和26种禁忌,中药515
未成年的女孩。
见《四川中药志》。为扁担杆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因咳嗽引致胁痛发作,或因胁痛而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胁痛应嗽,肝藏血,咳嗽气涩不利,咳应两胁,小柴胡加青皮、苏子。”参见肝经咳嗽、咳嗽条。
经穴别名。出《千金要方》。即太渊,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