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遗精

遗精

病证名。见《普济本事方》卷三。又称失精遗泄。凡不在性交时精液泄出均称遗精。因梦而精出,称梦遗;无梦而精出,称滑精。精藏于肾而主于心,故遗精多因烦劳思虑过度,房室不节,损伤心肾所致。也有因醇酒厚味过度,脾胃湿热下流,扰动精室,以及郁热、痰壅而然者。操劳过度,多思妄想,损多在心。证见心悸,夜寐不安,梦遗频仍。治宜清心摄肾。用静心汤补心丹清心莲子饮妙香散定志丸等方。思欲不遂,房室过度,损多在肾。肾精不足,相火妄动者,证见腰膝软弱,夜热自汗阴茎易举,遗精频频,舌质红,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用旺水汤大补阴丸三才封髓丹补天大造丸等方。肾阳亏损,精关不固者,症见滑精,头晕耳鸣腰酸神疲,畏寒肢冷,舌质淡,脉沉细。治宜温肾固摄。用右归丸鹿茸大补丸等方。思虑劳倦而遗精者,多属脾虚。常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脉细软无力。治宜健脾固摄。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合用聚精丸湿热下扰精室者,证见梦遗滑精,口苦口渴,小便热赤,舌苔黄腻,脉象濡数。治宜清热化湿。用秘精丸、大小分清饮二妙散等方。因经络郁热者,夜必脊心热恍惚膈热,梦遗。治宜清泄郁热。用清心丸猪苓丸滋肾丸加减。因忧思或饮酒厚味太过,酿湿成痰,扰动心神而遗精者,治宜导痰为主。用猪苓丸或导痰汤等方。又有病后体虚,心悸怔忡,夜梦遗精,宜用牡蛎散。本证可见于慢性前列腺炎、性神经衰弱等疾患。

猜你喜欢

  • 乌蔗子

    见《本草纲目》。为覆盆子之别名,详该条。

  • 张宛邻

    【介绍】:见张琦条。

  • 阳精

    天地间温热的精气。《素问·五常政大论》:“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阳精所降,其人夭。”

  • 鸡脚草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凤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 六入

    一年之中,风、火、湿、暑、燥、寒六气互相出入以生化万物。《素问·五运行大论》:“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张介宾注:“凡寒暑再更而气入者.六,非虚无以寓气,非气无以化生,故曰令虚以化生也。”(《类经

  • 逐水

    下法之一。用峻烈泻水药攻逐水饮的方法。适用于腹水、胸胁积水等实证。常用如十枣汤等。

  • 金匮方论衍义

    书名。3卷。元末明初赵良仁(以德)约撰于1368年。本书注释《金匮要略》较为详明,但刊本甚少流传。清·周扬俊评介赵氏注本“理明学博,意周虑审”(见《金匮玉函经二注序》)。后世注释《金匮要略》的医家,颇

  • 张璐

    【生卒】:1617~1700【介绍】:清代医家。字路玉,号石顽。江苏吴江人。年轻时学儒,值明末战乱,在洞庭山中隐居十余年,并钻研医术,后业医六十年左右,著述较多。其中《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是根据喻

  • 疳利

    病证名。①《儒门事亲》卷四:“夫病疳利,米谷不化,日夜无度,腹中雷鸣,下利完谷出。可用导水丸、禹功散,泻讫,一二日可服胃风汤,不愈则又可与桂枝麻黄汤,发汗则愈矣。”②即疳痢,详该条。

  • 熨背散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方。乌头、细辛、附子、羌活、川椒、桂心各五两,川芎一两六铢。为粗末,帛裹,微火炙令暖,以熨背上,取瘥乃止。治胸背疼痛而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