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水

风水

病名,水肿病之一,亦称风,出《素问·水热穴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又:“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而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风水病者,由脾肾气虚弱所为也,肾劳则虚,虚则汗出,汗出逢风,风气内入,还客于肾,脾虚又不能制于水,故水散溢皮肤,又与风湿相搏,故云风水也。令人身浮肿,如裹水之状,颈脉动,时咳,按肿上,凹而不起也,骨节疼痛而恶风是也,脉浮大者,名曰风水也。”《医宗金鉴·肿胀总括》注:“上肿曰风,下肿曰水。故风水之证,面与胫足同肿也。”又:“从上肿者,多外感风邪,故宜乎汗;从下肿者,多内生湿邪,故宜乎利水。”本证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患,参见水肿条。

猜你喜欢

  • 鼻流浊涕

    证名。指鼻腔流出稠厚浊液。见《医学入门·鼻》。《杂病源流犀烛·鼻病源流》:“鼻渊其症,鼻流浊涕或稠涕。”详鼻渊条。

  • 分筋

    推拿手法。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用拇指指端深压于筋结或压痛点的边缘部,稳缓地进行按揉拨动。有助于筋结的解除或软组织粘连的分离。

  • 章楠

    【介绍】:清末医家。字虚谷,浙江会稽人。曾到过广东、河北、苏州等地拜访名家请教,读医书较多,以医术闻名。著有《医门棒喝》一书(1825年)。受叶天士、薛生白关于温病学说的影响较大,对温病学有一定贡献,

  • 上官翼

    【介绍】:唐代人。撰有《养生经》一卷,已佚。

  • 乳不消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即乳积。详该条。

  • 循经性感觉病

    即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详该条。

  • 灸瘢

    指灸疮脱痂后所留遗的瘢痕。《抱朴子·仙药》:“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灸瘢皆灭,面体玉光。”

  • 野佩兰

    见《安徽中草药》。为野马追之别名,详该条。

  • 厌黄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四肢烦疼,手足无力,吐逆,不下饮食,渐渐瘦弱。”治用灸烙法,内服大黄汤等方。参见黄疽有关条。

  • 痢风

    病名。①患痢疾后发生的鹤膝风。见《疡医准绳》卷四。因正气亏虚,湿热侵袭膝部所致。痢止后随即两膝肿痛,足胫软弱,步履艰难,甚至形寒发热。治宜扶正通络,祛湿清热。内服人参败毒散加牛膝、桑枝、秦艽等。参见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