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麻疹喑

猜你喜欢

  • 酒癞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因醉卧汗出迎风,风邪入于胃经所致。初起遍身生疮,小者如豆,大者如钱,色呈灰黄,上覆脓痂。久则眉发脱落。相当于结核型麻风。

  • 爪枯

    证名。指手足爪甲干枯无光泽。多因气虚血少,津液亏耗,或感受寒湿,或肝脏受损等所致。《灵枢·经脉》:“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感于寒湿

  • 人参黄芪散

    《卫生宝鉴》卷五方。人参、桔梗各一两,秦艽、茯苓、地骨皮、生地黄各二两,知母、柴胡各二两半,黄芪三两半,天门冬、鳖甲(酥炙)各三两。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食远服。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

  • 子肠不收

    病名。清·何梦瑶《妇科辑要》:“子宫脱出又名子肠不收。”详子宫脱垂条。

  • 培土抑木

    治法之一。即健脾疏肝。用健脾疏肝药以治疗肝旺脾虚的方法。症见两胁胀痛、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弦等。培土常用山药、苡仁、白术、茯苓等;抑木常用柴胡、白芍、佛手、青皮等。常用方如逍遥散

  • 厘孳

    南北朝时称双生为厘孳。详双生条。

  • 先兆流产

    病名。指妊娠期伴有腰腹部疼痛下坠,阴道少量流血,宫口未开,尿妊娠试验阳性者为先兆流产。治疗见胎动不安、胎动下血条。

  • 割脂疗法

    即割治疗法。见该条。

  • 殷门

    经穴名。代号BL3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大腿的后面,臀下横纹之中点直下6寸处。另说在承扶下3寸(《针灸大成》);或5.3寸(《针灸集成》)。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外侧为

  • 活法机要

    综合性医书。不著撰人(或题元·朱震亨撰)。1卷。本书介绍临床较常见病证的病因、证候及治疗方药,其中以泄痢、头风、消渴等内科杂病为主,兼及胎产、疮疡、眼证等病证。论述简要,治法能根据不同的病证临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