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寒

中寒

类中风之一。又名寒中。《证治要诀·诸中门》:“中寒之证,人身体强直口噤不语,或四肢战抖,或洒洒恶寒,或翕翕发热,或卒然眩晕,身无汗者,此为寒毒所中。”详见寒中①。②指寒邪直中三阴。《症因脉治》卷一:“其人真阳素虚,阴寒内盛,……一得外寒,则直中三阴,而为中寒之症矣。”症见恶寒身蜷,手足厥冷,遍身疼痛,面如刀刮,口吐冷涎下利,无热,不渴,小便清白等。治宜散寒、温阳为主。选用麻黄附子甘草汤附子汤白通汤四逆汤等方。《古今医鉴·中寒》:“如寒中太阴,则中脘疼痛,宜理中汤,或加藿香正气散同服;寒甚脉沉细,手足冷者,附子理中汤。”寒中少阴,则脐腹疼痛,宜五积散吴茱萸;寒甚脉沉细,手足冷者,四逆汤加吴茱萸。”“寒中厥阴,则少腹疼痛,宜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甚者倍附子。”③指中焦虚寒。由于阳气不足,脾胃机能衰退而出现腹痛喜按畏寒肢冷、口淡泛恶、食少、便溏等症。

猜你喜欢

  • 乳卸

    病名。见晟叔来《增订达生篇》。指乳头拖下过长的病证。多因肝经风热发泄所致。用小柴胡汤主之,外用羌活、防风、白敛烧烟薰之,仍以蓖麻子四十九粒、麝香一分同研烂,涂顶心,俟乳收上,急急洗去。

  • 鸭仔菜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鸭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 手针疗法

    针刺手部特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操作时,用短毫针在选定的部位上,快速进针,但不可刺伤骨膜,给予中强刺激后,留针5~15分钟,并可加用电针。本法主要应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疾患的治疗,如关节扭伤,风湿

  • 茶叶花

    见《东北资源植物手册》。为罗布麻之别名,详该条。

  • 鼻痛

    指鼻腔疼痛。多因风邪郁热、痰火上阻清窍所致。《诸病源候论·鼻痛候》:“肺气通于鼻,风邪随气入于鼻内,搏于血气,邪正相击,气道不宣,故鼻痛。”症见鼻塞隐痛,口舌干燥等,治宜宣肺通窍,用藿香正气散、祛风通

  • 鼠穴

    见鼷穴条。

  • 唇口

    即唇。详该条。

  • 黄燕台

    【介绍】:清代医家。字庭镜。撰《目经大成》六卷(1804年),集录前人有关眼疾论述及医案,不载邪僻之法。

  • 牙疼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即牙痛。详该条

  • 泪点

    即泪堂。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