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二至丸

二至丸

《中国药典》:二至丸

药方名称二至丸

处方女贞子(蒸)500g墨旱莲500g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水蜜丸;气微,味甘而苦。

炮制以上二味,女贞子粉碎成细粉,过筛;墨旱莲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炼蜜60g及水适量,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重订严氏济生方》:二至丸

药方名称二至丸

处方鹿角(镑)60克麋角(镑)60克附子(炮,去皮)30克 桂心(不见火)30克补骨脂(炒)30克杜仲(去皮,锉,炒断丝)30克鹿茸(酒蒸,焙)30克 青盐(别研)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强腰。主老人或虚弱人,肾气虚损,腰痛不可屈伸,及肾阳亏虚诸证。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用胡桃肉细嚼,以盐汤或酒进下。

若恶热药,去附子,加肉双蓉30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摄生众妙方》卷二:二至丸

药方名称二至丸

处方地黄90克(肥大沉水者佳。酒和九蒸九曝,竹刀切碎)生地黄60克(肥大者,酒浸,洗过、晒干,竹刀切碎)菟丝子30克(酒浸一宿,煮熟,捣碎作饼,晒干,为末)山茱萸(鲜红者)180克(水泡,去核,取净肉60克)肉苁蓉30克(刷去浮甲,剖去中心白膜,无灰酒浸一日,酥炙,竹刀切碎)败龟版90克(酒浸一夜,酥炙黄,石器捣碎)人参30克(苍黑瘦健人用15克)黄耆30克 (去皮,微黄色,肉中自绵柔者最佳)黄柏90克(坚厚鲜黄者。酒浸,春、秋一日半,夏一日,冬三日,用时炒至褐色)牛膝30克(长大柔润者,酒浸一宿,洗用)枸杞子30克(甘州者佳)破故纸30克(炒黄)五味子30克(肥大者佳)白术90克(无油者,麦扶炒)白芍药30克(酒浸一时,去皮,炒)当归60克(大者有力。酒洗)虎胫骨30克(酥炒黄色)杜仲30克(酒浸,炒去丝)山药30克(白而无皮,手可粉者)知母60克(肥者。酒浸一宿,炒)陈皮30克(薄而陈者。水泡,去白)白茯苓30克(去皮、赤筋)

制法上药二十二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损,暖腰膝,壮筋骨,明眼目。主气血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80~100丸,无灰酒及盐汤不拘时进下。

备注方中陈皮,《医学入门》卷七作"丹皮"。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二

杨氏家藏方》卷九:二至丸

药方名称二至丸

处方鹿角(镑细,以真酥2两,无灰酒1升煮干,慢火炒令干)半斤,苍耳(酒浸1宿,炒干)半斤,麋角(镑细,以真酥2两、米醋1升煮干,慢火炒干)半斤,当归5两(细切,酒浸1宿,焙干),山药4两,白茯苓(去皮)4两,黄耆(蜜炙)4两,人参(去芦头)2两,沉香2两,沙苑疾藜(拣去土,净洗,焙干)2两,远志(去心)2两,肉苁蓉(酒浸1宿,切,焙干)2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酒3升,糯米3合煮烂,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损,生精血,去风湿,明目聪耳,强健腰脚,和悦阴阳,既济水火,百疾不生。主

用法用量每服50至100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九

《济阳纲目》卷六十四:二至丸

药方名称二至丸

处方地黄(酒蒸)3两,龟版(酒浸,酥炙)3两,白术(麸炒)3两,黄柏(酒浸,炒)3两,知母(酒浸,炒)4两,当归(酒洗)4两,生地黄(酒浸)4两,白芍药(酒炒)4两,麦冬(去心)4两,天冬(姜炒)2两。

制法上为细末,枣肉同炼蜜和杵100余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损,暖腰脐,壮筋骨,明眼目,调养元气,滋益子息。主

用法用量每空心、午前服50丸。服至百日,逢火日摘去白发,生出黑发是其验也。

注意莱菔、诸血、羊肉

摘录《济阳纲目》卷六十四

《医方类聚》卷九十五引《济生》:二至丸

药方名称二至丸

处方鹿角(镑)2两,麋角(镑)2两,附子(炮,去皮)1两,桂心(不见火)1两,补骨脂(炒)1两,杜仲(去皮,锉,炒丝断)1两,鹿茸(酒蒸,焙)1两,青盐(别研)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老人、虚弱人,肾气虚损,腰痛不可屈伸,头旋眼黑,下体痿软。

用法用量方中鹿角麋角,《张氏医通》作“鹿角胶”。“麋茸”。

恶热药者,去附子,加肉苁蓉1两。

摘录《医方类聚》卷九十五引《济生》

《扶寿精方》:二至丸

药方名称二至丸

处方怀地黄(肥大沉水者,酒浸,九蒸九晒,竹刀切)3两,白术(无油者,面炒)3两,败龟版(酒浸一宿,酥炙脆,石器捣碎)3两,黄柏(厚者,酒浸,春秋一日半,夏一日,冬三日,炒褐色)3两,知母(肥大者,酒浸一宿)2两,当归(肥大者,酒洗)2两,生地黄(肥大者,酒浸软,竹刀切,晒干)2两,山茱萸(鲜红者6两,水润,剥肉去核)2两,白芍药(酒浸一时,锉,炒)1两,白茯苓(坚白者,去皮筋)1两,人参(肥白人如数,苍黑人减半)1两,绵黄耆(蜜炙)1两,山药(白而无皮,手可粉者)1两,广陈皮(水润,去白)1两,五味子(肥大者)1两,甘枸杞1两,破故纸(炒)1两,菟丝子(酒浸一宿,蒸熟,杵,去皮,晒干)1两,杜仲(酒浸,炒,去丝)1两,牛膝(肥大者,酒浸一宿)1两,苁蓉(去甲心,酒浸一宿,酥炙黄,竹刀切)1两,虎胫骨(酥炙黄)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调养元气,滋益子息,补虚损,暖腰膝,壮筋骨,明眼目,滋阴降火。主

用法用量方中陈皮,《医学入门》作“丹皮”。

摘录《扶寿精方》

猜你喜欢

  • 雌鸡炙

    药方名称雌鸡炙处方黄雌鸡1只(净如常)。功能主治极补脏腑。主老人脾胃虚冷下痢。用法用量上以椒酱刷,炙令熟。空心渐食。摘录《医统》卷八十七

  • 人参复脉汤

    药方名称人参复脉汤处方人参6克白术4.5克(去芦)麦门冬(去心)6克 白茯苓(去皮)9克五味子1.2克陈皮6克半夏(姜炒)6克竹茹12克甘草2.4克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治呢逆而无脉者。用法用量加生姜

  • 风火双解散

    药方名称风火双解散处方川芎、白芷、熟石膏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头风,两太阳痛。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远热茶调下。摘录《古方汇精》卷一

  • 滋血润喉汤

    药方名称滋血润喉汤处方天门冬生地黄各3克麦门冬当归各2.4克知母2.4克青黛1.5克 山栀仁(炒)牛膝各1.5克 片黄芩2.1克 贝母1.8克桔梗1.8克功能主治治咯血,血在咽下,咯吐不出,甚则咯即有

  • 藿香半夏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半夏散药方名称藿香半夏散处方丁香皮半两,藿香叶一两,半夏(汤浸洗七遍.微炒黄色)二两。炮制上为散。功能主治治胃虚中寒,停痰留饮,哕逆呕吐,胸满噎痞,短气倦怠,不

  • 硫黄兜

    药方名称硫黄兜处方硫黄(水煮7次,去臭气,白色用),巴豆霜1两(去油净),轻粉1两。制法上为细末,用棉布2幅,量腹大小,做夹肚兜1个,先以棉衬之,筛药于上令匀,再绷绵盖覆,用针密行之。功能主治行气泄水

  • 抵痰汤

    药方名称抵痰汤处方天南星3钱(生),礞石4钱(煅),海浮石5钱,山甲3钱(炙),诃子4钱,橘红5钱,龙骨3钱,甘草2钱。功能主治癫病呆呆痴痴,喜怒哀乐,发之皆不中节,或忘前失后,或言语不伦,或无故喜怒

  • 大黄散瘀汤

    药方名称大黄散瘀汤处方水蛭(炒黑)3钱,大黄3钱,丹皮3钱,当归1两,红花3钱,桃仁14个,生地5钱。功能主治蓄血病,小便利而大便结。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九

  • 连翘赤小豆汤

    药方名称连翘赤小豆汤处方连翘3钱,赤小豆3钱,银花3钱,杏仁3钱,葶苈3钱,生甘草8分,象贝2钱,广郁金2钱,生石膏6钱。制法先用陈年竹灯盏,煅炭研细。功能主治热毒乘肺,肺痈咳吐脓痰,右胁隐痛,右寸脉

  • 谷精夜明散

    药方名称谷精夜明散处方谷精草2钱,夜明砂1钱。功能主治雀目,鸡盲。用法用量上为末,甘菊汤调服。摘录《医级》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