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固本止崩汤

固本止崩汤

药方名称固本止崩汤

处方大熟地1两(9蒸),白术1两(土炒焦),黄耆3钱(生用),当归5钱(酒洗),黑姜2钱,人参3钱。

功能主治妇人虚火血崩,两目黑暗,昏晕在地,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崩止,10剂不再发。

注意若血崩数日,血下数斗,六脉俱无,鼻中微微有息,不可遽服此方,恐气将脱不能受峻补也;有力者,用辽人参(去芦)3钱,煎成,冲贯众炭末1钱,服之待气息微旺,然后服此方,仍加贯众炭末1钱,无不见效。无力者;用无灰黄酒冲贯众炭末3钱,服之待其气接,神清,始可取此方,人参党参代之,临服亦加贯众炭末1钱(冲入)。

各家论述此方妙在全不去止血,而唯补血,又不只补血,而更补气,非唯补气,而更补火。盖血崩而至于黑暗昏晕,则血已尽去,仅存一线之气,以为护持,若不急补其气以生血,而先补其血而遗气,则有形之气恐不能遽生,而无形之气,必且至尽散。此所以不先补血而先补气也。然单补气则血又不易生,单补血而不补火,则血又必凝滞,而不能随气而速生。况黑姜引血归经,是补中又有收敛之妙,所以同补气补血之药并用之耳。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上

猜你喜欢

  • 蒲灰散

    药方名称蒲灰散处方蒲灰52.5克滑石22.5克制法上二味,杵为散。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湿热引起的小便不利,小腹急胀,尿道疼痛。用法用量每服6克,白饮送服,一日三次。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 养心汤

    《仁斋直指》卷十一:养心汤药方名称养心汤处方黄耆(炙)白茯苓茯神半夏曲当归川芎各15克远志(取肉,姜汁淹,焙)辣桂柏子仁酸枣仁(浸,去皮,隔纸炒香)北五味子人参各7.5克甘草(炙)12克制法上为粗末。

  • 理气宽肠汤

    药方名称理气宽肠汤处方当归5钱,桃仁2钱,青皮2钱,陈皮2钱,乌药3钱。功能主治通络活血,顺气宽肠。主痞结型、瘀结型肠梗阻。用法用量水煎服。注意适于梗阻轻微,体质虚弱,或年高不宜急下者。临床应用肠梗阻

  • 五灵散

    药方名称五灵散处方五灵脂60克川乌45克没药30克乳香15克制法上药研末服。功能主治治痛痹。用法用量每次5克,食后用白酒或温开水送下,一日二次。摘录《类证治裁》卷五

  • 扶阳济明汤

    药方名称扶阳济明汤处方桂心、姜炭、陈皮、槟榔、桔梗、玄参、黄芩、黄连、当归、腹皮、大黄、芒硝。功能主治发喘,痰火夹寒,面白身热,四肢逆冷,大渴不休,大便癃闭,邪热在里,宜攻之症。用法用量加柿蒂3个为引

  • 桂枝防风汤

    《幼幼集成》卷二:桂枝防风汤药方名称桂枝防风汤处方嫩桂枝4.5克 杭白芍6克 北防风4.5克 炙甘草3克功能主治治婴幼儿伤寒初起,恶寒发热,体重面黄,或面白喘急,口中气热,呵欠烦闷。用法用量上作一剂。

  • 点眼古字钱煎

    药方名称点眼古字钱煎别名点眼古钱煎处方古铜钱30文,食盐末2分,酽醋1升。制法将钱重以食盐末填孔中令满,以5月5日午时,于石上用炭火烧令极赤,然后投醋中,候冷倾向小瓷瓶中盛,用纸39重封瓶口,1日去1

  • 化痒汤

    药方名称化痒汤处方炒栀子3钱,甘草2钱,天花粉3钱,白芍4钱,柴胡3钱。功能主治内火郁结而不散,致胃肠中作痒,而无法搔扒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石室秘录》卷四

  • 辽东都尉所上丸

    药方名称辽东都尉所上丸处方恒山1分,大黄1分,巴豆1分,天雄2枚,苦参3分,白薇3分,干姜3分,人参3分,细辛3分,狼牙3分,龙胆3分,沙参3分,元参3分,丹参3分,芍药5分,附子5分,牛膝5分,茯苓

  • 狐胆丸

    《幼幼新书》卷十三引《聚宝方》:狐胆丸药方名称狐胆丸处方浮萍草(紫背者,7月15日采取)不拘多少(阴干)、雄狐胆(12月收,阴干)。制法上将浮萍草1味为末,用胆汁为丸,如芥子大。功能主治大人、小儿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