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素体阳虚或病后体弱,脾胃虚寒,中阳不振,寒湿停滞,气机不畅而致腹痛。症见腹部隐隐作痛,绵绵不止,喜按喜热,得食则舒缓,面色白,形寒肢冷,纳呆便溏。治宜温养脾胃,甘缓止痛。用小建中汤加黄芪。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即子死腹中。详该条。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三叶青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即下发背,见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满江红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即圆红散,见该条。
证名。指久坐突然起立时眼冒星花之证。见《古今医统》。亦称坐起生花。多因肝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证治准绳·杂病》:“(目)内外别无证候,但其人动作少过,起坐少频,或久坐,或久立、久眠、久视,便觉头眩目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为笔仔草之别名,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官医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八品。
古代对医疗技术较差的医生的称谓。《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下工十全六。”意思是说,下工在治疗疾病上治愈率只有60%。《素问·八正神明论》:“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