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梅核膈

梅核膈

膈证之一。指喉间似为梅核所梗,膈间痛或闷者。多因气郁痰结瘀血所致。《杂病源流犀烛·噎塞反胃关格源流》:“梅核膈者,喉中如有物,膈间痛,死血居多。宜昆布当归桃仁、韭汁、童便,甚加大黄;亦或因痰结,宜涤痰丸。《医鉴》谓,或结于咽喉,时觉有所妨碍,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由气郁痰结而然者,正指此也。”参见噎膈梅核气条。

猜你喜欢

  • 冯敏卿

    【介绍】:见冯时可条。

  • 茺蔚

    出《神农本草经》。为益母草之别名,详该条。

  • 地钮子

    见《四川中药志》。为铜锤玉带草之别名,详该条。

  • 初生寒闭

    病证名。《三因方》:初生寒闭者,由天寒气闭不能啼,切勿断脐,用纸蘸油,点火于脐带下,往来熏之,令火气由脐入腹,使寒得温散,更以热醋汤洗脐带,则气通啼哭如常。参见初生不啼条。

  • 勒法

    推拿手法。用屈曲食、中两指紧夹患者手指(趾)根部,迅速滑出指(趾)端。常用于指、趾麻木、屈伸不利之症。

  • 昏晕

    证名。又作昏运。指头脑昏沉眩晕感觉。亦有指眩晕之常发于黄昏者。多因阴虚所致。《证治汇补·眩晕》:“日晡眩晕,得卧少可,谓之昏晕,此阴虚也。”详阴虚眩晕条。

  • 胎病惊热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指婴儿惊热内蓄,精神不爽,面色虚白,初则温温有热,其后颊赤多惊,物动则恐,声响即悸的证候。

  • 星香散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三方。天南星、木香。为粗末,加生姜,水煎服。治昏迷痰塞,牙紧似中风,经治余痰未平者。

  • 咳喘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即咳嗽兼气喘之症。又名咳逆上气。参见肩息咳、咳逆上气条。

  • 十滴水

    即救急十滴水,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