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活血散瘀汤

活血散瘀汤

外科正宗》卷三:活血散瘀汤

药方名称活血散瘀汤

处方川芎当归赤芍苏木牡丹皮枳壳瓜蒌仁(去壳)桃仁(去皮、尖)各3克槟榔2克大黄(酒炒)6克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治产后恶霹不尽,或经后瘀血作痛,或男子跌打损伤后瘀血流注肠胃作痛,渐成内痈;及腹痛大便燥结者。亦可用以治疗委中毒,局部肿痛微硬,屈曲艰难。

用法用量上药十味,清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药滓再煎再服。

备注方中川芎当归尾、赤芍药、牡丹皮苏木桃仁活血祛瘀,通调血脉;枳壳槟榔破气消积,疏通气道;大黄瓜蒌仁攻逐瘀结,润肠通腑。且槟榔枳壳亦助大黄攻逐;归、芎、苏、芍之破瘀,得利气之品,则祛瘀之功益着。全方配伍甚佳。但究属攻破之剂,凡血虚无瘀者,切忌妄用。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中医外伤科学》:活血散瘀汤

药方名称活血散瘀汤

处方归尾、赤芍桃仁防风延胡索黄芩半夏陈皮川芎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主一切新伤,瘀阻肿胀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外伤科学》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活血散瘀汤

药方名称活血散瘀汤

处方苏木3至5钱,赤白芍3至5钱,草红花3至5钱,桃仁3至5钱,鬼箭羽5钱至1两,三棱3至5线,莪术3至5钱,木香1至3钱,陈皮3至5钱。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定痛。主浅层静脉炎,皮下瘀血(隔血症),及跌扑损伤,瘀血胀痛。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外科正宗》卷八:活血散瘀汤

药方名称活血散瘀汤

处方川芎1钱,归尾1钱,赤芍1钱,苏木1钱,牡丹皮1钱,枳壳1钱,瓜蒌仁(去壳)1钱,桃仁(去皮尖)1钱,槟榔6分,大黄(酒炒)2钱。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破气消积,润肠通便。主肠痈;产后恶露不尽,或经后瘀血作痛;或暴急奔走,或男子杖后,瘀血流注肠胃作痛,渐成内疽,腹痛,大便燥者。委中毒,木硬肿痛微红,屈曲艰难。

用法用量水2茶钟,煎8分,空心服,滓再煎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八

外科正宗》卷九:活血散瘀汤

药方名称活血散瘀汤

处方川芎1钱,当归1钱,防风1钱,赤芍1钱,苏木1钱,连翘1钱,天花粉1钱,皂角针1钱,红花1钱,黄芩1钱,枳壳1钱,大黄2钱。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主臀痈。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食前服。

便通者,去大黄,加乳香

摘录外科正宗》卷九

猜你喜欢

  • 急痛煎

    《仙拈集)卷二:急痛煎药方名称急痛煎处方陈皮香附吴萸 良姜石菖蒲各等分功能主治理气暖胃,散寒止痛。治真急心疼。用法用量用水250毫升,煎至180毫升,碗内先滴香油3~5滴,将药冲入,乘热服。摘录《仙拈

  • 轻脚圆

    药方名称轻脚圆处方木鳌子(别研)、白胶香(别研)、白芍药,各二两了。草乌(去皮.尖)四两,赤小豆一两(别研为末,打糊)。炮制上末,赤小豆糊为圆,如梧子大。功能主治治左瘫右痪,脚弱不能行履。用法用量每七

  • 白术健脾饮

    药方名称白术健脾饮处方白术(炒)、白芍(炒)、扁豆(炒)、苡仁、白茯苓、神曲(炒)、甘草、陈皮、车前子。功能主治痘疮险症,结痂之时,大便泄泻者。用法用量泻黄色者,加炒黄芩;泻红色者,加炒黄连;泻白色或

  • 参术芎归汤

    药方名称参术芎归汤处方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白芍、川芎、白茯。功能主治泻痢后及产育气虚脱肛,脉濡而弦者。用法用量《准绳·类方》有山药,无陈皮。摘录《医学六要·治法汇》卷六

  • 蝉花无比丸

    《惠直堂方》:蝉花无比丸药方名称蝉花无比丸处方蝉蜕1两(去土翅足,微炒),蛇蜕6钱(微炒),羌活4两,当归4两,川芎4两,防风4两,白茯苓(研末,水飞)4两,炙甘草4两,石决明(东流水浸1宿,盐水微炒

  • 消肿丸

    药方名称消肿丸处方滑石木通白术黑牵牛(炒)通脱木茯苓茯神(去木)半夏(汤去滑)陈皮各7.5克木香4克瞿麦穗丁香各37.5克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治水肿喘满,小便不利。用法用

  • 剪刀股丸

    《圣济总录》卷一六九:剪刀股丸药方名称剪刀股丸处方大戟2钱(浆水1盏略煎),石燕子2钱(捣研),粉霜(研)2钱,棘刚子(连肉)42枚,蝎梢21枚(全者炒),芦荟1钱(研),乳香2钱(研),青黛(研)2

  • 降痈散

    药方名称降痈散处方薄荷(辛佳者,用叶)1握,野菊花(连根叶)1握,土贝母半握,茅根1握。制法上干者可为末,鲜者可捣烂,同贝母研匀。功能主治消肿,止痛,散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敛毒速溃。主痛疽诸毒,阳毒

  • 泄肝散

    药方名称泄肝散处方栀子仁荆芥大黄甘草功能主治治肝经有热,眼赤肿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 连胆丸

    药方名称连胆丸处方黄连5钱(猪胆汁浸),瓜萎根2钱,乌梅2钱,莲肉2钱,杏仁2钱。制法上为末,牛胆汁浸糕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儿五疳。用法用量每服5丸,乌梅、姜、蜜煎汤送下。摘录《医学入门》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