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鹿茸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又名肉淋。指淋症而见小便如米泔或脂膏者。多因肾虚不固或湿热蕴蒸下焦所致。《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膏淋者,淋而有肥状似膏,故谓之膏淋,亦曰肉淋。此肾虚不能制于肥液,故与小便俱出也。”《证治要诀
亦称气营同病。燔,焚烧;指火盛,亦即气分和营分邪热炽盛的病证。症见壮热、烦渴、神志昏迷,甚则透发斑疹、舌绛苔黄燥等。治以清气凉营为主。
指平素患有水饮病的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病名。①指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见《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②指虚劳的七种病证。①指阴寒、阴萎、里急、精连连、精少阴下湿、精清、小便苦数临事不卒(见《诸病源候论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宋代医家。注撰《卫济宝书》一卷,为治痈疽等外科疾病方书。
亦称肝气犯胃。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导致胃失和降。证见胸胁胀满,善太息,胃脘胀满作痛,嗳气吞酸,嘈杂或呕恶,苔薄黄,脉弦等。治宜调和肝胃法。
见《辽宁经济植物志》。为列当之别名,详该条。
即肝肾阴虚。详该条。
【介绍】:明代藏医学家。又译米尼玛·图瓦顿旦,藏医北方学派强巴·南杰札桑之弟子。潜心研究《四部医典》,著有《医药精论》、《四部医典医理解释》、《瘟病疗法》等。其子拉尊·札西白桑及孙强美·索南益西坚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