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目痛

目痛

证名。见《神农本草经》卷三。一般日间痛属阳,夜间痛属阴。痛而烦闷为气实,痛而恶寒为气虚。隐隐而痛,时作时止,为阴虚火痛如针刺,持续无间,为火邪有余。痛而干涩不适,为津液耗损或水亏血虚;赤痛而多分泌物,眵泪胶粘,为风热壅盛。二便清利,目微赤痛为虚火上浮;二便不利,目赤痛甚为实火内燔。痛而拒按,喜冷敷为实;痛而喜按,热烫则舒为虚。眼痛连及巅顶、前额,是足太阳膀胱经受邪;痛连前额、鼻、颊、牙齿、为足阳明胃经受邪;痛连颞颥者,乃足少阳经受邪。

猜你喜欢

  • 束骨

    ①骨骼部位名。相当第五趾跖关节部分。《释骨》:“小指(趾)本节后曰束骨。”②经穴名。代号BL65。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膀胱经。输(木)穴。位于足跗外侧,第五跖骨小头后下方赤白肉际处。布有第四趾底

  • 稚阳稚阴

    小儿生理特点之一。阳是指体内各种功能的活动,阴是指体内精血津液等具有物质性的东西;稚阳稚阴是指小儿在功能活动和物质基础上均未臻完善。《小儿药证直诀》: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闫季忠在

  • 张乃修

    【生卒】:1843~1905【介绍】:清末医家。字聿青。江苏无锡人。专心研究医术,晚年移居上海,1897年撰《张聿青医案》(1918年刊行)。

  • 软杆子水黄连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即软水黄连,详该条。

  • 小儿壮热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小儿壮热者,是小儿血气盛,五藏生热,熏发于外,故令身体壮热。”

  • 九节篱

    见《湖南药物志》。为九头狮子草之别名,详该条。

  • 神仙太乙膏

    即神仙太一膏,见该条。

  • 薛瘦吟

    【介绍】:见薛福原条。

  • 许孝崇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箧中方》3卷。

  • 生发之气

    指胆气,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