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养阴润燥。详该条。
见辨证录条。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狼把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曲差。见该条。
五脏之使。指五脏内在变化反映于外表的五种气色。察色是诊法的基本内容之一。因外表上各种不同色泽的呈现,是内在的五脏所支配的,故名。《灵枢·五阅五使》:“愿闻其五使当安出?……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
脉学著作。简称《脉诀启悟》。1卷,原题清·徐灵胎撰。本书首论诊法,次分述浮、沉、迟、数、滑、、虚、实等28脉,各辨其形象、主病、寸关尺、虚实(指证候合脉)、兼脉、兼象等。每脉均列“诊宗脉学”(内容与《
伤寒病证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从太阳经传入阳明经或少阳经,由表入里,或由阳经传入阴经等。
见《云南中草药》。为绣球防风之别名,详该条。
针刺和艾灸的合称。《素问·疏五过论》:“刺灸砭石毒药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