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幼科证治准绳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秋枫木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佚名《广勤轩遗稿》。系痘疮入眼之俗称,详该条。
病名。见《解围元薮》卷一。即疠风。详该条。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①“阳胜则阴病”,阳热盛的病证,耗损了阴津,治宜甘寒生津,保存津液;又如温病后期,肝肾阴伤,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手足心热,脉虚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指因水土因素而发的瘿病。参见瘿条。
即舌红。详该条。
即疏肝。详该条。
综合性医书。5卷。清邹承禧撰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卷1妇儿例,卷2真字例,卷3风暑例,卷4古人转手例,卷5考订药味机窍、新方药窍等内容。作者撰写此书,参阅医籍文献不下数百种,并附张仲景、叶天士
生命活力的根源。《难经·八难》:“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亦称原气。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