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麻母

麻母

药材名称麻母

拼音Má Mǔ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青海当归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elica niyida Wolff[A. ching-haiensis Shan xe K. T. Fu]

采收和储藏:未开花前采挖,去其花叶及杂质,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90cm。根圆锥形,黄棕色,长5-10cm。茎绿色或略带紫色,有细槽纹,光滑无毛,仅上部有粗短硬毛。基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裂片2-4对;叶柄长3-5cm,基部膨大成宽管状叶鞘,两面无毛;茎上部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叶片轮廓阔卵形,长5-8cm,宽5-7cm;顶生叶简化成囊状叶鞘,先端有3深裂的叶片;末回裂片长圆形至椭圆形,厚膜质,长1.5-4cm,宽1-2cm,先端钝,有白色膜质小尖头,基部近截形,边缘锯齿钝圆,有缘毛。覆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6-10cm;伞辐9-19;无总苞片;小总苞片6-10,披针形;小伞花序密集或近球形,有花18-40;无萼齿;花瓣白色、黄白色、少为紫红色,长卵形,顶端渐尖、稍反曲;花柱基扁平,紫黑色,花柱短而叉开。双悬果长圆形至卵圆形,长5-6.5cm,宽3.5-5cm,背棱线状,隆起,侧棱翅状,先端有宿存的紫褐色扁平花柱基;背棱棱槽内有油管1,极少为2,侧棱棱槽内有油管2,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600-4000m的高山灌丛、草甸、山谷及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及四川等地。

性味味甘;辛;性温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润肠。主血虚证;月经不调;瘀血疼痛;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文蛤

    药材名称文蛤拼音Wén Há别名花蛤(《梦溪笔淡》),黄蛤(《现代实用中药》),圆蛤(《药材资料汇编》),白利壳(《中药志》)。出处《本经》来源为帘蛤科动物文蛤的贝壳。4~10月间

  • 禹州漏芦

    药材名称禹州漏芦拼音Yǔ Zhōu Lòu Lú英文名RADIX ECHINOPSIS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 或华东蓝刺头Ec

  • 胆矾

    《全国中草药汇编》:胆矾药材名称胆矾拼音Dǎn Fán别名石胆来源天然或人工制造的含水硫酸铜结晶体。性状为不规则的块状结晶体,大小不一,深蓝色或淡蓝色,半透明。露置于干燥空气中,缓缓风化。加

  • 骆驼脂

    《中药大辞典》:骆驼脂药材名称骆驼脂拼音Luò Tuo Zhī别名驼脂(《丹房鉴源》),驼峰、峰子油(《饮膳正要》)。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驼科动物双蜂驼肉峰内的胶汁脂肪。原形态双峰驼,又

  • 紫花景天

    药材名称紫花景天拼音Zǐ Huā Jǐnɡ Tiān别名石蝴蝶、蟑螂头、丁字草、丁拔、尖叶脚疔草、活血丹来源景天科紫花景天Sedum mingjinianum Fu,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安徽、浙江、广

  • 八角金盘

    药材名称八角金盘拼音Bā Jiǎo Jīn Pán英文名Japanese Fatsia别名手树、金刚纂出处始载于《台湾药用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八角金盘的叶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

  • 毛花槭

    药材名称毛花槭拼音Máo Huā Qì来源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毛花槭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er erianthum Schwe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切片晒干。原形态毛花槭 落叶乔木,

  • 罂粟壳

    《中国药典》:罂粟壳药材名称罂粟壳拼音Yīnɡ Sù Ké英文名PERICARPIUM PAPAVERIS别名米壳、粟壳、罂子粟壳、米囊子壳来源本品为罂粟科罂粟属植物罂粟Papav

  • 猪鬃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猪鬃草药材名称猪鬃草拼音Zhū Zōnɡ Cǎo别名铁线蕨、铁线草、水猪毛七、猪毛七、石中珠、乌脚芒、铁丝草来源铁线蕨科铁线蕨属植物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

  • 马唐

    《中药大辞典》:马唐药材名称马唐拼音Mǎ Tánɡ别名羊麻、羊粟(《别录》),马饭(《本草拾遗》)。出处《别录》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马唐的全草。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秆广展、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