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长白楤木

长白楤木

药材名称长白楤木

拼音Chánɡ Bái Sǒnɡ Mù

别名牛尾大活、东北土当归、香秸颗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长白楤木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lia continentalis Kitag.

采收和储藏:秋后挖根,或剥取根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1m。叶互生;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叶柄长10-24cm,疏生灰色细毛;托叶与叶柄合生,卵形或狭卵形,上部有整齐裂齿;羽片有小叶3-7,小叶无柄或有长至1cm的柄,叶片顶生者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至心形,侧生者长圆形、椭圆形至卵形,先端突渐尖,基部歪斜,长5-15cm,宽3-9cm,两面有灰色细硬毛,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伞形花序集成大形圆锥花序,长达55cm;伞形花序直径1.5-2cm,有20-30朵花;花梗长1-2cm,有毛;苞片卵形,边缘膜质;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萼无毛,边缘有5个尖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雄蕊5,长约2.5mm;子房5室,花柱5,基部合生,先端5裂。核果浆果状,紫黑色,有5棱,直径3-5mm,花柱宿存。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3200m的针阔混交林或灌木丛中及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河南、四川、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根茎粗大,扁圆柱形,略弯曲扭转,长3-6cm,宽2-3.5cm,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上端具有较大的茎痕凹穴,直径1-1.5cm,深3-5mm,或有残留茎基;底部有数条大小、粗细不一的根。根呈圆柱状,长15-30cm,直径0.5-2cm,有时分枝,表面有不规则沟纹,横向皮孔微突起,栓皮呈小鳞片状,粗糙,易脱落。质轻,坚脆,折断面不平坦,灰黄色或灰棕色,疏松,多裂隙。皮部有多数分泌腔,用手挤压,可见黄棕色油溢出。形成环明显。气微香,味微苦。

化学成分长白楤木的根中含贝壳杉烯酸(ent-kaur-16-en-19-oic acid),贝壳杉醇酸(16α-hydroxy(-)-kauran-l9-o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胡萝卜甙(daucosterol)。另外长白楤木还含有长白楤木酸(continental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和咖啡酸(caffeic acid)。

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长白楤木挥发油有明显的镇静作用。0.014ml/kg、0.028ml/kg腹腔注射可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0.028ml/kg,0.056ml/kg腹腔注射能显着延长戊巴比妥钠25mg/kg致小鼠睡眠数和睡眠率。0.014ml/kg,0.028ml/kg,0.056ml/kg可显着对抗小鼠电惊厥,对士的宁、戊四唑、咖啡因诱发小鼠惊厥有显着的抑制作用。0.014ml/kg,0.028ml/kg,0.056ml/kg,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能明显增加热刺激(热板法)的痛阈,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长白楤木挥发油对酵母混悬液引起的大鼠发热有非常显着的解热作用。长白楤木醇提取物亦有明显的镇静、抗惊厥、镇痛和解热作用。

2.抗炎作用:长白楤木醇提取物0.081g/kg腹腔注射对角叉菜胶、鸡蛋清、甲醛性大鼠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腹腔注射长白楤木醇提取物0.324g/kg能显着地抑制大鼠热烫性足肿胀。每日腹腔注射长白楤木0.162g/kg,连续7天,对大鼠巴豆油气囊肿的渗出物和肉芽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显着地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PCA)和Arthus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佐剂关节炎等变态反应性炎症。提示长白楤木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对变态反应后期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致炎作用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毒性长白楤木醇提物小鼠灌胃和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4.4±0.33g/kg和1.621±0.024g/kg。长白楤木挥发油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0.28±0.33ml/kg(P=0.95)。给药后活动明显减少,呼吸深而慢,最后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鉴别1.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在水浴上回流提取20分钟,趁热滤过,取滤液1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用冰醋酸1ml溶解,加醋酐一浓硫酸试液(19:1)数滴,溶液显紫红色,渐变为污绿色。(检查三萜类)2.取本品粗粉5g,加0.5%盐酸乙醇溶液25ml,水浴上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用5%氢氧化按溶液调至中性,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5%硫酸溶液溶解。取滤液各1ml置2个试管中,分别加碘化铋钾试液,硅钨酸试液数滴,产生红色、淡黄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解毒。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头痛;齿痛;跌打伤痛;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泡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阴虚内热,风热外感者慎服。 《中国民族药志》:"阴虚内热,风热外感者禁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孔雀尾

    《中药大辞典》:孔雀尾药材名称孔雀尾拼音Kǒnɡ Què Wěi别名凤尾蕨(《浙江中药资源名录,),青旗草、见血生(《广东中医》3(5):26,1958),碎叶金花、退血草、地侧柏、小凤尾草

  • 脓见愁

    《中药大辞典》:脓见愁药材名称脓见愁拼音Nónɡ Jiàn Chóu别名黄花母、黄花雾、黄花草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小柴胡的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小灌木,直立或

  • 榆花

    《中药大辞典》:榆花药材名称榆花拼音Yú Huā出处《别录》来源为榆科植物榆树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榆白皮"条。功能主治《别录》:"主小儿痫,小便不利,伤热。

  • 木蓝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蓝药材名称木蓝拼音Mù Lán别名蓝靛、槐蓝、小青[福建]、野槐树来源为豆科木蓝属植物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 L.,以叶或全株入药。夏季

  • 云母石

    药材名称云母石拼音Yún Mǔ Shí别名白云母、银精石来源天然白云母矿石。性味甘,平。功能主治镇静,止血。用于心悸失眠,咯血,吐血。外用治创伤出血。用法用量3~4钱。外用适量。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潺槁树

    药材名称潺槁树拼音Chán Gǎo Shù别名青胶木、树仲、油槁树、胶樟、青野槁、潺槁木来源樟科木姜子属植物潺槁树Litsea glutinosa (Lour.) C. B. Ro

  • 萍蓬草根

    《中药大辞典》:萍蓬草根药材名称萍蓬草根拼音Pínɡ Pénɡ Cǎo Gēn别名水栗子(《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萍蓬草的根茎。秋季采收。性味甘,寒。①《本草拾遗

  • 高山大黄

    药材名称高山大黄别名塔黄来源蓼科高山大黄Rheum nobile Hook. f. et Thoms.,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主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

  • 灰树花

    药材名称灰树花拼音Huī Shù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贝叶多孔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porus frondosus(Dicks.)Fr.[Boletus frondos

  • 肝风草

    《中药大辞典》:肝风草药材名称肝风草拼音Gān Fēnɡ Cǎo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石蒜科植物葱莲的全草。全年可采,多鲜用。原形态葱莲,又名:玉帘。多年生草本。鳞茎灰黄色,内层白色含粘液,直径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