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三和散

三和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和散

药方名称三和散

处方羌活(去芦)、紫苏(茎叶.去粗梗)、沉香、宣州木瓜(薄切.焙干)、大腹皮(炙焦黄),各一两。川芎甘草(炒)、陈皮(去白)、木香槟榔(面裹.煨熟.去面)、白术,各三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五脏不调,三焦不和,,一腹痞闷,胁肋胀,风气壅滞,肢节烦痛,头面虚浮,手足微肿,肠胃燥涩,大便秘难,虽年高气弱,并可服之。

又治背痛,胁痛,有妨饮食,及脚气上攻,胸腹满闷,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三和散

药方名称三和散

别名三和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羌活(去芦)紫苏茎叶(去粗梗)沉香宣川木瓜(薄切、焙干)大腹皮(炙焦黄)各30克 芎藭劳甘草(炒)陈皮(去白)木香摈榔(面裹偎熟,去面)白术各22.5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五脏不调,三焦不和,心腹痞闷,胁肋膨胀,风气壅滞,肢节烦疼,头面虚浮,手足微肿,肠胃燥涩,大便秘难;背痛胁痛,不欲饮食;脚气上攻,胸腹满闷,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猜你喜欢

  • 茯苓煮鸡肝

    药方名称茯苓煮鸡肝处方鸡肝30克茯苓10克制法将鸡肝、茯苓共煮。功能主治健脾生血,补益肝肾。适用于小儿疳积、身体亏虚。用法用量吃肝喝汤,连服10天。摘录《民间验方》

  • 咳嗽劳症膏

    药方名称咳嗽劳症膏处方独角老鼠叶。制法水煎取汁,加冰糖收膏。功能主治咳嗽劳症。用法用量方中药量是鲜老鼠叶五份,冰糖一份。摘录《青囊秘传》

  • 呕吐散

    药方名称呕吐散处方白术3克(炒)云苓3克 蔻米1.5克(研)法夏3克扁豆9克(炒)制草1.5克煨姜1片伏龙肝3克功能主治治脾胃寒湿,致患呕吐,生来面色青白者。用法用量为末,水煎服。摘录《揣摩有得集》

  • 五灵脂汤

    药方名称五灵脂汤处方归尾陈皮白术各3克川芎白芍茯苓人参各2.4克 炙甘草0.9克五灵脂1.5克功能主治治产后闪伤。用法用量上药加砂仁,水煎服。摘录《妇科玉尺》

  • 二陈竹沥胆星汤

    药方名称二陈竹沥胆星汤处方熟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胆星、竹沥。功能主治挟痰发狂。中脘有痰,胸膈痞满,迷塞包络,口出无伦语,症似阳狂,但唇不焦,口不渴,舌有滑胎,关脉洪滑。用法用量寒凉凝结,加生姜;

  • 附子大黄汤

    药方名称附子大黄汤处方制附子15克(先煎),生大黄18克,益母草30克,炙黄芪45克,芒硝粉10克(冲服)。功能主治温补脾肾,通脏降浊,利尿泻毒。主脾肾阳衰,水停毒盛。(尿毒症)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

  • 炙粉草膏

    药方名称炙粉草膏处方大粉草(120克,用长流水浸透,炭火上炙干,再浸再炙,如此三度,切片)90克当归身90克功能主治治悬痈已成,服药不得内消,服之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既溃者即敛。用法用量水750毫

  • 归尾泽兰汤

    药方名称归尾泽兰汤处方归尾泽兰牛膝红花延胡索桃仁各3克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治产后儿枕腹痛,恶露不下。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妇科玉尺》卷四

  • 生蒲黄

    药方名称生蒲黄处方制天南星30克,生蒲黄12克。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小儿流涎132例,其中:痊愈118例89.4%),好转11例(8.3%,无效3例(2.3%)。用法用量共研细末,用府醋,即保宁

  • 九江太守散

    药方名称九江太守散处方知母3分,人参3分,茯苓3分,蜀椒半两(汗,去目闭口者),栝楼1两半,防风3两,白术3两,泽泻2两,干姜1两,附子1两(炮、去皮),桂心1两,细辛1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延年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