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利痰丸

利痰丸

《直指小儿》卷二:利痰丸

药方名称利痰丸

处方园白半夏(生)。

制法上为末,旋入姜汁略拌松,次入香润五灵脂(研细)、全蝎(焙,为末)各1钱,牛黄凉膈丸2钱夹和,研揉得所,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诸风,诸痫痰热。

用法用量每服4-5丸,薄荷生姜泡汤送下。

摘录《直指小儿》卷二

《准绳·类方》卷二引《玄珠经》:利痰丸

药方名称利痰丸

处方南星2两,皂角2两,石膏2两,牵牛(头末)2两,芫花2两(一方有青盐5钱、巴豆少许、青礞石5钱)。

制法上为细末,用姜汁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饮及风痰壅塞。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姜汤送下。

注意如寒不宜用。

摘录《准绳·类方》卷二引《玄珠经》

普济方》卷三七○引《如宜方》:利痰丸

药方名称利痰丸

处方明矾(枯)半两,甘草(炙)半两,南星半两,滑石半两,白附子半两,巴豆(去油,成霜)3钱。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苏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惊风,热痰盛,作搐搦。

用法用量白皮汤下;或金钱薄荷汤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引《如宜方》

《片玉心书》卷四:利痰丸

药方名称利痰丸

处方南星(牛胆者)2钱,枳壳(麸炒)2钱,陈皮(去白)1钱,大黄2钱,牵牛(头末)2钱。

制法上为末,皂角煮水为丸。

功能主治顺气开痰。主小儿急惊风,曾因恐怖而成惊者,其症发过即如常,无他症者。

用法用量灯心汤吞下。

摘录《片玉心书》卷四

猜你喜欢

  • 治带片

    药方名称治带片处方金樱子120克苦参墓头回各90克知母苍术各60克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治湿热下注所致的赤带、白带、黄带,质稠色黄,其气腥臭者。用法用量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约1.2克。每次服5片

  • 伏龙肝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伏龙肝汤药方名称伏龙肝汤处方伏龙肝30克 生地黄15克生姜15克甘草艾叶赤石脂桂心各6克制法上七味,哎咀。功能主治主治劳伤冲任,崩中去血,赤白相兼,成如豆汁,脐腹冷痛,口干食少。

  • 敷脐方

    药方名称敷脐方处方瓜蒂、南星、白蔹、赤小豆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脐风。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敷脐散”。摘录《直指小儿》卷一

  • 莲肉汤

    药方名称莲肉汤处方莲心(去心)半斤,猪肉(去油皮)1斤。功能主治小儿痘后或吐蛔,或利下蛔者。用法用量共水煮熟,下砂仁、伏酱,朝夕与啖,其胃气接养,虫自安居不出矣。切不宜投以使君子、槟榔之物,痘中一投,

  • 黑附汤

    《活幼口议》卷十五:黑附汤药方名称黑附汤处方黑附子(炮,取末)2钱,白术1钱,南星(炮)1钱,甘草(炙)1钱,半夏1钱(汤洗7次)。功能主治小儿慢脾痰盛,四肢逆冷。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

  • 木瓜茱萸汤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木瓜茱萸汤药方名称木瓜茱萸汤处方木瓜(切片,曝干)30克吴茱萸(汤洗,焙干,炒)22.5克干姜(炮)30克木香60克 桂(去粗皮)22.5克 白槟榔(锉)10枚制法上六味,粗捣筛

  • 加味归脾丸

    《医宗金鉴》卷七十二:加味归脾丸药方名称加味归脾丸处方香附人参酸枣仁(炒)远志(去心)当归黄耆乌药陈皮茯神白术(土炒)贝母(去心)各30克木香甘草(炙)各9克制法上为细末,用合欢树根皮120克煎汤,煮

  • 还童酒

    药方名称还童酒处方熟地3两,生地4两,全当归4两,川萆薢2两,羌活1两,独活1两,淮牛膝2两,秦艽3两,苍术2两,块广皮2两,川断2两,麦冬3两,枸杞2两,川桂皮5钱,小茴香1两,乌药1两,丹皮2两,

  • 百嚼丸

    《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烟霞圣效》:百嚼丸药方名称百嚼丸处方川芎2两,皂角(同黑豆1合,水1碗,同煮豆熟)2两,槐角4两(炒),甘菊花8两,荆芥穗8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诸风。用

  • 茯苓安肝定精神丸

    药方名称茯苓安肝定精神丸别名茯苓丸处方茯苓5分,远志(去心)5分,防风5分,人参5分,柏子仁(熬)5分,龙骨7分,牡蛎(熬)8分,大枣肉8分,甘草4分(炙)。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