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助胃膏

助胃膏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助胃膏

药方名称助胃膏

处方白豆蔻仁、肉豆蔻(煨)、丁香人参木香,各一两;白茯苓(去皮)、官桂(去粗皮)、白术藿香(叶)、缩砂仁甘草(炙),各二两;橘红(去白)、山药,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成膏。

功能主治治小儿胃气虚弱,乳食不进,腹胁胀满,肠鸣泄泻,或时夜啼,胎寒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如鸡头实大一圆,量儿大小加减,米饮化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助胃膏

药方名称助胃膏

处方白豆蔻仁 肉豆蔻(煨)丁香人参木香各30克 白茯苓(去皮)官桂(去粗皮)白术藿香叶 缩砂仁甘草(炙)各60克橘红(去白)山药各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成膏。

功能主治补脾健胃,温中理气。治小儿胃气虚弱,乳食不进,腹胁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色青,或时夜啼,胎寒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如芡实大1丸,用米饮化下,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洪氏集验方》卷五:助胃膏

药方名称助胃膏

处方人参白术甘草小茴各15克 干山药30克檀香3克乌梅肉15克白豆蔻仁15克 缩砂仁15克 干木瓜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膏。

功能主治助胃生津。治小儿胃气虚弱,津液不足,食欲不振,口渴。

用法用量每服如皂子大1丸,空腹时嚼服,或用温水吞下。

摘录洪氏集验方》卷五

猜你喜欢

  • 樗白皮丸

    《仁术便览》卷四:樗白皮丸药方名称樗白皮丸处方樗根白皮山茱萸(去核)苦参香附各15克龟版栀子各60克黄柏30克干姜贝母各6克白术白芍各23克 白葵花15克制法上药研末,酒糊为丸。功能主治主白带。用法用

  • 思仙续断丸

    药方名称思仙续断丸别名续断丸(《医学纲目》卷二十八)。处方思仙木(即杜仲,去皮,锉,炒令黑)150克五加皮90克防风(去叉股)90克薏苡仁90克羌活(洗,去土)90克 川续断(洗,锉,焙干)90克牛膝

  • 防风根汤

    药方名称防风根汤处方防风根、于术、当归、姜黄、生黄耆、桑枝。功能主治络虚而致之肩膊疼痛连臂,渐下入环跳,髀膝。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六

  • 虎眼丸

    药方名称虎眼丸处方朱砂1分,白僵蚕1分,天南星(生)1分。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镇心化涎。主小儿夜卧不稳,梦中惊叫,或多虚汗。用法用量每服5-7丸,薄荷汤送下。摘录《幼幼新书》卷十

  • 蕊珠汤

    药方名称蕊珠汤处方熟地30克 生地30克麦冬30克甘菊花30克金银花30克功能主治消肿生肌。治手背生疽。用法用量上药以水1升,煎取250毫升服。摘录《洞天奥旨》卷六

  • 救活丸

    药方名称救活丸处方天花粉大黑豆(炒)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肾虚消渴难治者。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黑豆100粒煎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一七八

  • 桂枝加知母石膏升麻汤

    药方名称桂枝加知母石膏升麻汤处方桂枝汤内加知母4钱半,石膏4钱半,升麻2钱。功能主治热病。用法用量夏至后用。摘录《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 升麻溻肿汤

    药方名称升麻溻肿汤处方升麻黄耆防风川芎生地细辛各等分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疮肿初生,经一二日不退者。用法用量用药60克,水2升,煎十沸,稍热淋溻。内消如神。摘录《外科精义》卷下

  • 败毒黄连丸

    《外科大成》卷三:败毒黄连丸药方名称败毒黄连丸处方黄连2两,连翘2两,羌活2两,菊花2两,防风1两5钱,细辛1两,甘草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脾胃二经风热所致之上下眼丹初起,眼

  • 紫草膏

    药方名称紫草膏处方紫草500g当归150g防风150g地黄150g白芷150g乳香150g没药150g性状为紫红色的软膏;具特殊的油腻气。炮制上七味,除紫草外,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筛;其余当归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