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四七汤

四七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七汤

药方名称四七汤

处方半夏五两,茯苓四两,紫苏叶二两,厚朴三两。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一个,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备注若因思虑过度,阴阳不分,清浊相干,小便白浊,用此药下青州白圆子,最为切当。妇人恶阻,尤宜服之。

一名厚朴半夏汤,一名大七气汤。局方有七气汤,用半夏五两,人参、官桂、甘草各一两,生姜煎服,大治七气,并心腹绞痛。然药味太甜,恐未必能止疼顺气。一方治七情所伤,中不快,气不升降,腹肋胀满,用香附子炒半斤,橘红六两,甘草一两,煎服,尤妙。好事者谓其耗气,则不然。盖有是病,服是药也。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四七汤

药方名称四七汤

处方半夏150克茯苓120克紫苏叶60克厚朴9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行气散结,化痰降逆。治七情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生姜7片,枣1个,煎至14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若因思虑过度,阴阳不分,清浊相干,小便白浊,用此药下青州白丸子,最为切当。妇人恶阻,尤宜服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猜你喜欢

  • 新清宁片

    药方名称新清宁片来源为熟大黄经加工制成的片。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黑色;味微苦、涩。炮制取熟大黄粉碎成细粉,测定其总蒽醌衍生物含量合格后,加70%~90%的乙醇适量,制成颗粒,60℃烘干,加

  • 清涎散

    药方名称清涎散处方月石30克玄明粉9克 大梅片0.9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牙痛。用法用量搽患处。摘录《外科传薪集》

  • 灵宝救苦丹

    药方名称灵宝救苦丹处方麝香5分,番蟾酥(酒化)5分,真狗宝5分,西牛黄5分,廉珍珠3分,梅冰片2分,明硼砂5分,草河车1钱,真熊胆3分,真山上百草霜1钱(如无,用陈京墨代),真血竭5分,去油乳香5分,

  • 白鲜皮酒

    药方名称白鲜皮酒处方白鲜皮3两,川独活3两。功能主治产后中风,脉沉弦濇者。用法用量醇酒5-6升,蒸窨。空心随量饮。各家论述产后中风挟湿,而留连不解,不能流行血气,故肌肤顽木,痛痒不知。白鲜皮去风湿以理

  • 浆水粥

    药方名称浆水粥处方白米2合。功能主治小儿夜啼,小便不通,肚痛。用法用量上以浆水煮白米作稀粥,临熟下葱白,和匀食之。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六一引《食医心鉴》

  • 启宫丸

    药方名称启宫丸处方芎藭白术半夏曲香附各30克茯苓神曲各15克橘红甘草各3克制法上药研末,以粥为丸。功能主治治妇人体肥痰盛,子宫脂满,不能孕育者。(不孕)用法用量每次用白开水冲服10克。摘录《医方集解》

  • 加减地黄丸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加减地黄丸药方名称加减地黄丸处方熟地山药山萸肉 丹皮五味子百药煎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治上消,阴亏津伤,舌赤裂,咽如烧,大渴引饮,夜间更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

  • 土茯苓合剂

    药方名称土茯苓合剂处方土茯苓30~60克 银花12克威灵仙9克白鲜皮9克 生甘草6克苍耳子15克功能主治凉血,清热,解毒。治梅毒。用法用量上药加水800毫升,煎成400毫升。每日服一剂,分早、中、夜三

  • 钓骨丸

    药方名称钓骨丸处方栗子肉上皮半两(为末),鲇鱼肝1个,乳香2钱5分。制法上捣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骨梗咽喉。用法用量视骨梗远近,以线系绵裹1丸,水润吞下,提线钓骨出之。摘录《串雅外编》卷二

  • 柴胡温胆汤

    药方名称柴胡温胆汤处方柴胡、陈皮、半夏(姜制)、茯苓、甘草(生)、竹茹、枳实(麸炒)。功能主治小儿感冒夹惊,病虽退,尚觉心惊不寐者。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临床应用疟《徐渡渔医案》:暑风为疟,疟日作